首页 / 网游竞技 / 季汉大司马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34章广海都督(1 / 2)

作品:《季汉大司马

李严作为尚书令,破坏朝政内部的和谐环境,欲将自己置于火上所烤的行为,让霍峻难以忍受。

如果李严仅单纯依附于他,像司马芝、蒋济等人这般,安分协助他处理政务,霍峻能接受李严拜入他门下。毕竟以霍峻这般身份,不可能说在朝堂上没有替他奔走的官吏。

即便是诸葛亮而言,他左右有马良、马谡、向朗、张裔等可靠心腹。在诸葛亮推行政令时,有时需要靠左右心腹帮忙配合才能推行下去。

李严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升官,掌握更多权利。甚至为了某些目的,会发起政斗,将更多的人牵扯进来。

如历史上,李严为了掌握更多的权利,不惜破坏诸葛亮三伐,以粮草不济为理由,骗诸葛亮回汉中。而后提前上疏刘禅,欲倒打一耙,污蔑诸葛亮提前撤兵。

今有了苗头,为了防止出现不可控的情况,霍峻不会再让李严执掌尚书台。毕竟尚书台为中枢之机要,如果在其中搞破坏,不亚于一枚核弹爆炸。

至于迁都金陵,霍峻大概也已有了想法。

在长安、洛阳面前,不管是金陵,亦或是武汉,都属于是弟弟。但为了助力北伐,以便集中人力物力投送到中原,向江左让渡政治利益属于是必然之事。

有了政治利益分配,那些江左士人则会利用本地人的身份,竭心尽力确保粮辎能够安全运到前线。

但如何分配利益,以及操作迁都,霍峻心中已渐有了打算。若非李严将事态升格,有引起政斗的倾向,霍峻下一步都打算设立行台。而后通过政治表态,如刘禅东巡金陵,不动声色的将金陵升格为陪都。

居住在武汉的兵吏们,无需大费周章迁到金陵。毕竟将金陵升格,仅是为了更好榨取江左钱粮而已。

至于北伐失败,如何协调金陵与武汉之间的关系,只能说日后再考虑了。为了北伐,有些事情不可能考虑太过长远。

次日,霍峻先让霍弋入宫,代他向刘禅表明态度,以及将李严所言内容告诉与刘禅。而后霍峻乘坐车辆前往尚书台,与诸葛亮会面,商谈相关重要事务。

台阁内,批复奏事的诸葛亮,得闻霍峻前来拜会,起身亲迎。

“江陵公!”

“葛相!”

诸葛亮请霍峻入座,笑道:“兄登门拜会,莫非是为迁都金陵之事?”

霍峻端坐榻上,说道:“李严泄露迁都机密,以至于朝野上下尽知迁都之议。今为了北伐大计,不可坐视不理。”

“兄是说,之前泄露机密者,为尚书令李严?”诸葛亮惊讶道。

“正是!”

诸葛亮眉头紧蹙,说道:“之前八君议事,亮询问左右,本以为是为侍从泄露机密,今不曾想是李严泄露。”

说着,诸葛亮疑惑问道:“不知兄从何得知?而那李严又为何泄露机密?”

“此事说来话长!”

霍峻微叹了口气,说道:“昨日,李严登门而访,言语尽为投机谄媚之语。……其为掌大权,不惜劝孤罢黜承明。而后劝孤晋王爵,加受九锡……。”

霍峻也不隐瞒,将昨天李严与他所说的内容全盘托出。尤其是着重讲了李严欲劝他晋爵,受九锡之事。

诸葛亮脸色沉了下来,愤然说道:“迁都之事本为国中机密,李严身为尚书令,怎能贪图蝇头小利,视国家大事为儿戏!”

李严为诸葛亮所举荐之人,当初诸葛亮看重李严的才能,故表李严为尚书令。当下李严的所作所为,实在让诸葛亮失望。

霍峻宽慰说道:“李严初顺刘表,而后投蜀,继而降我。其虽有文武之才,但却无忧国忧民之心,为人贪恋小惠,安身而求利。今能以迁都之事而知其心,识其卑鄙之所为,是为善事矣。”

诸葛亮先怒而后叹,说道:“先帝驾崩时,多有言李严有大才,可以托付西土之事。故亮领兵安巴蜀时,令李严率兵从之。李严用兵有章法,所到之处民夷尽顺,亮因才而悯之,为求一时之需,遂表为尚书令。”

说着,诸葛亮不想再多说什么,而是问道:“今李严心有取利之念,行挑拨离间大臣之所为,不知兄欲如何待之?”

霍峻迟疑少许,说道:“李严德下而才高,不可委以大事。今南海太守戴良改迁,可表李严为广海都督,兼领南海郡太守,辖治高凉、珠崖、儋耳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