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入股养鲍鱼(1 / 2)

作品:《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李多鱼本想据理力争一番,但看到大家的样子,当场就明白了,什么叫形势比人强。

干脆就不说话了。

这王大炮不说网鲍,李多鱼还觉得他们有可能是正儿八经搞投资的。

可一说网鲍的话。

李多鱼瞬间觉得这两个港岛人可能真有问题。

网鲍是岛国青森县的鲍鱼,有着鲍中之王的美称,专门用来做干鲍,属于最高端的鲍鱼食材。

可这种鲍鱼是正儿八经的冷水鲍,生长极为缓慢,因煮熟切开之后可以看到网状的花纹,所以才被叫做网鲍。

而这种鲍鱼对环境极其苛刻,不单要水质干净,还得有适宜的生长温度。

就南方海域这种起起伏伏,跟过山车一样的海水温度,北方的皱纹盘鲍都养不起来,更别说这种娇滴滴的岛国网鲍了,估计还没开始养,就先死给你看了。

王大炮不懂。

担担岛的渔民不懂。

专门搞鲍鱼养殖的杨再荣副所长,如果也不懂的话,那就不得不让李多鱼怀疑他这个“副所长”是不是含水量极高。

不过到现在为止,李多鱼倒也没发现这两个港岛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越来越离谱了,那两个港岛人居然提出了入股养鲍鱼的计划。

他们计划在担担岛设立一个鲍鱼养殖基地,然后聘请专业的鲍鱼养殖专家来养。

为了能让大家都参与养鲍鱼,他们决定将整个鲍鱼养殖项目弄成股份制,共发行一万股。

每股十块钱。

等到时候,鲍鱼收成卖钱后,则拿着所购买的股份来算钱。

一开始,大家也对入股养鲍鱼不是很懂,但王大炮很认真的解释了一通。

“很简单啊,就是你现在投资十块钱,将来整个鲍鱼项目,要是赚了五倍钱的话,那你投资的十块钱,就能换到五十块。”

“这样说,伱们懂了没有。”

赵家兄弟原本也是满头雾水,听完解释后,恍然大悟:“明白了,那怎么入股。”

“入股的话,也很简单,你们想买多少股,就拿多少钱过来,一股是十块钱。”

李多鱼也被这两个港岛人的骚操作,秀了一脸,刚刚还觉得他们不去搞传销可惜了。

眼下这种模式,跟传销比起来,也是半斤八两,这是典型的民间集资。

而这两个港岛人更加的精明,他们只说港岛的鲍鱼有多贵,压根就没跟你说,能赚多少钱。

这空手套白狼,玩的溜啊。

至于能赚多少钱,都是村民自己脑补的,且这里面有很多漏洞,收到的钱,到底由谁保管也没说。

赵家兄弟交头接耳了一番,决定把这段时间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

“那我们兄弟买五十股。”

“我也买十股。”

要不是对这两兄弟的智商有过一定了解,李多鱼真的会把他们当成“托”。

养殖花蛤的唐平,思考了一番后,说道:“我买两百股。”

见唐平都买了,大家越发按捺不住,可一股就要十块钱,这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小钱啊。

而前来观看的陈阿泰,则非常的后悔,他前不久,把借来的钱,全部买海带绳去了,现在有这么个大好机会,却没有钱投资了。

见买的人很多,王大炮拿着大喇叭说道:

“大家先别急着买,我可跟大家说好了啊,鲍鱼养殖是有风险的,你们先好好回家想想。”

“要真想买的,这两天拿钱到大队来,找供销社的王进军主任给你们登记。”

见大家这么狂热,李多鱼本想再说点什么,可发现村民双眼都在发光的那种,就跟当年走货一样。

这时候再唱反调的话,估计要被当刺头对待了。

毕竟大伯还要竞选村主任,李多鱼也不想因为这事跟大家闹得不愉快,从而影响到了大伯。

不过有这个杨副所长背书的话,倒也不至于是个空壳项目,李多鱼觉得鲍鱼养肯定会养,但养的是什么品种,李多鱼就不知道了。

哪怕在跟岛国的蜜月期,岛国一个叫长崎市访问团,当年来榕城访问时,也只送了1000只盘鲍幼苗。

算了,就当他多心了。

不过,要真出事的话,想到这,李对鱼嘴角竟有些不受控制,自己歪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