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朱棣、朱雄英叔侄远行(2 / 2)

作品:《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所以妙云知道盖州的位置。

朱棣看了看四周,确定无人后,低声解释:“他们不打海州,越过海州打海边的盖州,是因为始皇帝的传国玉玺……”

徐妙云听完后,惊的微微张嘴。

好一会儿,才回复平静,询问:“丘二哥他们,是不是想让你去辽东帮忙参谋。”

朱棣点点头。

谭渊的确转达了这个意思。

不过他以两个小家伙年幼为由拒绝了。

他现在考取秀才,大明境内,的确想去哪儿都可以。

可丘老二不知道他的身份,多么敏感!

他们的计划,攻克盖州不难。

其实他最担心,攻克盖州之后。

那才是最为凶险的时候。

……

皇宫。

御书房。

朱元璋手捧着一副剑式肩标。

红底剑式肩标上,用明黄绣着一颗星星。

“文忠,给咱说说,为什么绣一颗星星,作为卫指挥使这个级别的肩标?”

闻声,李文忠忙打起精神解释:“陛下,大都督府提出很多想法,有人提议增加杠,可陛下也叮嘱过,杠太多,在混乱的情况下,将士们不容易辨别,还有人提议……”

“最后是韩国公提议用星星。”

“韩国公说,陛下就是天上的日月,拱卫大明的将士,就好比天上拱卫日月的星星……”

‘这个李百室,一如既往的善于琢磨人心。’

朱元璋腹语一句,笑着放下肩标,点点头:“不错,就用星星吧。”

“你去尚衣局沟通,尽快制作好大辽河卫,所有将士的肩标,普通将士的肩标,这次也要制作。”

“是,臣遵旨!”

朱元璋略作沉思,琢磨道:“这次授予肩标,咱想搞的郑重一点……”

说着,又陷入沉默。

李文忠悄悄窥探,‘什么事让舅舅这么犹豫不决?’

许久,朱元璋看向李文忠,征询:“你说,咱让老四带着雄英和朱橚去辽东怎么样?”

“朱橚替咱去安抚冯胜。”

“老四带着雄英,去大辽河卫授予肩标。”

李文忠惊的张大嘴巴。

怪不得舅舅犹豫不决。

雄英才四岁。

长途跋涉,出点什么事情,谁都担待不起!

老五朱橚去辽东安抚冯胜倒好理解。

今年年初,老五就和冯胜家女儿定下婚约。

年内就要成亲。

舅舅给冯胜扎了颗钉子,现在派老五这个未来女婿去安抚一下,也情有可原。

打一棒子,给颗甜枣嘛。

年初定下的联姻,也是给颗甜枣,安抚冯胜。

可为什么让老四带着雄英去大辽河卫?

没必要,如此早培养雄英和将士们的关系吧?

朱元璋见李文忠满脸狐疑,笑了,都是自家人,也不瞒着,说道:“是这样,太子、太子妃都和咱说,想让雄英跟着老四学习……”

啊!

李文忠惊的发出声音。

回神后,忙低头请罪:“臣在君前失仪,请陛下降罪!”

朱元璋摆摆手,继续:“咱想着,现在这个时节,天气也好,远行也没什么,想让雄英跟老四先处处……”

其实,就是观察一下,这叔侄两,投不投缘,能不能处得来。

另外,丘福、朱能很不错。

已经被他列入重点培养名单。

让雄英先接触一下,也算是提前施恩笼络。

“陛下,小雍鸣、小祈婳还小,人家老四未必愿意远行。”李文忠小心翼翼提醒。

老四守着妻儿,小日子过得美美的。

多半是不愿意远行的。

舅舅似乎忘了,他现在还在卑微的挽回父子关系。

昨天家宴,老四这个给他争光争气的正主都没回来。

朱元璋把李文忠的小表情收入眼底,好气又好笑瞪了眼,“你那是什么表情!咱让他去!他还敢反对!”

‘不敢嘛?’

李文忠暗暗腹语,连忙正色,收敛脸上同情的小表情。

朱元璋起身踱步。

让混账老四,陪着雄英去一趟辽东,说实话,是他突发奇想。

可越想,这股冲动越强烈。

让这对叔侄处感情。

同时,让混账老四,帮他去看一看大辽河卫授予肩标后的具体情况。

肩标本来就是他弄出来的。

他最懂。

一举多得!

想着,朱元璋绕出御案,快步往御书房外走去。

李文忠忙追上:“陛下,这件事……”

朱元璋没好气瞪了眼:“咱找个能给咱分忧的人商量!你别跟着了,等消息。”

嫌弃的瞥了眼,快步离开。

这事儿,他不行,文忠更不行。

家里面所有人,掰着手指头,数来数去,也就秀英或许有办法。

就是不知,秀英是否赞同?会不会帮咱?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