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且下琼楼 / 章节正文阅读

且下琼楼 第四十三章 思应慎(2 / 3)

作品:《且下琼楼

    而暴者,只可一时,根基不筑,但有惊洪,便是沛然难御,直进毁败。”

    谈锋言罢,牧柏又引经据典,以三朝史实记载,兵家十数典籍案例,三十篇古今策论,四十段礼易经注,佐为谈证,来印证所言。

    前后小一个时辰,直说的自己口干舌燥,听得人目瞪口呆。

    “敛敬兄。”萧青梧微笑颔首,转而看向柳谡。

    柳谡朗笑一声,“以身历,以思言,以经佐,青山此番言论,细细想之,吾亦受益良多。依我看来,所谓经注之比,也可作罢。以青山之学识思想,若可尽授天下,乃我大溱之福矣。”

    萧青梧再点点头,“我与敛敬兄感同,诸位可有他论。”

    说着萧青梧也是环视场间名士大儒,询问他们还有何看法。

    愿或不愿之人,皆默不作声,而后点头附和。

    没办法,无论学识资历,这二老都是众人之首,他们都点头称赞,谁还能说出个不字。

    纵使心中真有不认同,或是别有他意的,也都按在心里,报以微笑。

    牧柏自己见此,都有些愕然,看了李砚好几眼,想问是不是他请二老来帮忙,助他声势,给他撑腰的了。

    可以说,有这二老的这番话,他牧青山的才名,算是没有人能质疑了去了。

    即便与二人同等层次的大儒事后开口反对,也是为时已晚,只能陷入争论,而不能言他名不符实。

    因为那样一来,打的不是他牧柏的脸,而是这两位的,闹得大了,结生死大仇,都有可能。

    “学生惭愧,谢先生教诲。”

    台下钟颖却不管众人心思如何,见无人开声,只欲快些溜走,然礼不可废,还是向牧柏再施一礼。

    牧柏转过身来,和煦道:“有报国之志终是好事,只是日后凡事还是多加思量的好。我以为,学当思,思应慎,而后笃定所行,谨律依为,不动不摇,心若磐石,当有所为。”

    钟颖看到牧柏的态度,心绪也算好受一些,再听这话,觉得大有道理,忙欠身再道:“不知学生可否请先生书就此言,让学生时常观之,以早晚三省,砥砺己心。”

    “哈哈”牧柏放声一笑,“除友人书信,我此生还从未题字赠字与人,今日便让你带回了两副去,也是有趣。”

    他也没想到这士子,又张嘴跟他要字,想想自己破例两次,都给了同一人,便觉得有意思。

    当下也是挥笔落墨一副大字,又送给了钟颖。

    钟颖再次致谢,乐乐呵呵回了座位。

    场间士子心中又是艳羡,又是懊恼,今日之后,牧柏这本就价值不菲,难求一字的两副作品,必将更加珍贵。

    就算日后牧柏再有新作流出,少了此间场合,前后故事,也将大打折扣。

    遑论,还是牧柏亲口所言,除书信外,这是首作,更加弥足珍贵。

    同时一个个也期盼起来,眼巴巴的盼着,快些开始下一轮清谈,也效仿一二,管他是牧柏,还是其他大儒名士,讨两副墨宝带回家去,也算没有白来一趟。

    也没让他们久等,很快李砚便征得柳、萧同意后,再命人击鼓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