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愿得此身长报国(1 / 2)

作品:《退婚后不装了,我就是你们找的诗仙

副手的态度,其实也是商队里许多北狄人的态度。

虽然他们这次针对宁无恙的行动以失败告终,但左不过是一个文人,哪怕考过了武举,那也是借助了其他手段,勉强通过,若是两国真的开战,宁无恙上战场只会被他们一刀砍死。

大家都觉得齐扎尔头领有些过于夸大宁无恙的作用时,忽然听到前方有人喊道:“大家静一静,宁先生要为今日送别,作一首新诗!”

轰!

人群这次直接沸腾了起来。

无论是坐在马车上的还是挤在牛车上的,全部跳下车去,翘首以盼。

副手看到宁无恙诗词一出,无与争锋的景象,不免想到那日潇湘馆里的《侠客行》。

虽然他文化不高,但也觉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是绝句。

“我倒要瞧瞧这宁无恙,今日还能作出怎样鼓舞人心的诗词来,他写诗词是不是像我们喝白干水一样简单。”

副手的话音刚落,便听到一阵抑扬顿挫的声调响起。

是宁无恙!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此句一出。

齐扎尔推高了帽沿,目光骇然地看向野心勃勃的宁无恙。

“大兴朝廷的旗帜插满了阴山,南侵的胡人骑兵,一个都不允许放过?”

也不知这宁无恙,是指的渗透入江南道的北狄密探,还是指的他们这些想要踏入雁门关外的北狄国人?

无论是指谁,宁无恙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誓与北狄不两立!

而副手在听到诗句时,还不太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只觉得气愤不已。

待到听完头领的翻译之后,他更是火冒三丈。

“这些才子惯会吹牛,还不让胡人骑兵南下,迟早踏平这金陵城,把那宁无恙吊在城门楼子上!”

正说着。

便听宁无恙继续念道:“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雁门关!”

这首诗其实是有典故的。

说的是定远侯班超。

宁无恙觉得班超为国尽忠,稳定西疆,临老了想要落叶归根,并无不妥之处,这一点与原作有些许的出入。

再加是他将“玉门关”改成了“雁门关”,哪怕没有典故,只读其义也能明了,便不再赘述。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雁门关!”

“早知我便学宁诗仙去考武举,待到比试过后,若那西域诸国真的有狼子野心,想入侵我大兴雁门关南下,必让他们有去无回,哪怕舍得这一身剐,也得把他们拖下马!”

“是啊!不过我们虽不是勇猛杀敌的将士,却也可以在比试当中竭尽全力,若真有与西域骑兵短兵相接之时,你我为守国土,哪怕不在征兵名册之中,我也定当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

呼声如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坐在牛车上的副手都被这阵仗惊住了,一下子仿佛到了战场上,面对着那些训练有素的士兵似的。

齐扎尔早就知道宁无恙作诗有多么煽动人心,又有多么厉害,可是他以为,宁无恙哪怕有诗仙之名,他应该也只是一个凡人。

只要是凡人,就会有力有不逮之时,也会有才思堵塞之际。

可今日的事告诉他。

还是他轻敌了。

“宁无恙这个诗仙,是一点儿的水分也没有,大兴人主动舍弃军籍多年,重文抑武多年,朝堂上的求和派占了半数之多,可谁能想到,他仅凭一句报国诗,便能让这些才子们不顾性命之危,也不顾文武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