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全家轰动(2 / 2)

作品:《重生从娶女知青开始

“要是按照那个时代的豪绅做派,他应该是很早成家生孩子,继承家业的。”

“我妈的亲戚倒是一年来往几次,我也有点印象,不过后来也挺让人伤心的。我爸的学生、我妈的朋友、我妈的亲戚,都像是吃错了药,一个个对着我爸我妈指指点点。”

“曾经他们脸上带着笑容,那时候却狰狞异常……”

这些不好的记忆就没必要说了。

纪元海听得出来,陆荷苓在省城应该是处于一个举目无亲,或者说有亲戚,基本都断干净的状态。

省城跟农村又不一样,断了亲戚之后,一辈子都不会有人跑到你面前嘀咕你是是非非。

所以,除非亲戚真的有意再挽回陆荷苓,否则陆荷苓就是没有亲戚了。

“省城,你还有朋友吗?”纪元海又问。

“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我下乡的时候,她参军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陆荷苓回答。

纪元海听后,倒也有点意外。

用几年后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台词来描述,那就是“需要下乡的时候你们参军了,真要打仗的时候你们又要回后方了”,这都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操作。

陆荷苓长的漂亮,学习又好,为人文静不生是非,能够和这样的同学交上朋友,也是理所当然。

不过,这应该也是仅有的一段时间交集了。

纪元海知道越往后,越是天差地别。

就陆荷苓这种文静、不争名利的性格,更不可能再去主动联络老同学,也没有跑关系这样的心思。

省城的事情问的差不多,纪元海又跟陆荷苓闲聊:“咱们小山屯的知青,除了你还有省城的吗?”

陆荷苓回答道:“曹建红是,程卫国也是,其他人都不是了。”

纪元海点点头:“曹建红,那个小眼睛,老想说点话对你阴阳怪气的女知青?自从你嫁给我,她就想嘲笑,后来你当了会计,她就不敢了。”

陆荷苓点点头。

程卫国,纪元海同样有印象。

主要是记得有个叫马斌的家伙挺蠢,上了王老二的当,程卫国虽然也上当,但是没当急先锋;而且后来还主动提出帮纪元海诈了王家一些的消息,换取自己回城证明。

可以说,不算太蠢笨的人,有些心思的。

省城人海茫茫,也未必能够遇上他们。

就算遇上了,就凭原来的“交情”,难道还能热情招待?能打个招呼就不错了。

从河堤回来,纪元海和陆荷苓两人继续看书学习,别的也没什么事情。

纪元海爷爷和父亲都有点心急,把纪元海叫回去纪家,问他到底考了多少分、能不能上大学、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要是不能上大学,可得早做打算,该赚工分赚工分,该挣钱挣钱,不能老是这么一天天在家耽误下去。

见他们着急,纪元海也跟他们说了实话,自己和陆荷苓成绩非常不错,上大学十拿九稳,就等通知书了。

纪家一家人才都欢喜放心。

纪元海也看了看刚满月的小侄儿纪考成,小家伙白白嫩嫩,眯着小眼睛,颇为可爱。

继续每日看书学习,纪元海时不时去县里看看花草铺子,也偶尔跟王竹云转悠转悠,去王老家坐一坐,说一说话。

董大爷和卖冰棍的赵大爷,纪元海也跟他们聊了几次,听说纪元海考上大学就等录取通知书了,两位大爷都挺惊讶,说起来还有点骄傲。

赵大爷说,如果将来纪元海成了大人物,他脸上也是有光的。

毕竟大人物都吃过老赵卖的冰棍,那还不得卖的疯了?

纪元海听他说到有趣,也是笑了:“大爷,如果有一天,我力所能及,我一定帮您好好卖冰棍!”

赵大爷也是跟他说笑:“好好好,将来你上完大学,咱们爷俩儿推车子卖冰棍。”

说完便是哈哈大笑。

八月中旬的一天,昨天刚下过一场大雨,地里还没办法出工干活。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背后是结结实实的绿色帆布袋子,到了生产队队部。

“有录取通知书,纪元海跟陆荷苓的!”邮递员喊道。

纪保田接过两份录取通知书,看了看之后,脸上冒出喜色。

“娘咧,真考上了!”

“这下,我看小山屯,谁还敢跟纪家说一句硬茬子话!”

大队会计纪元海的三叔,大队保管员纪保田的儿子也都是喜气洋洋:“元海还真考上了!”

“爹,用喇叭喊他,让全村人都知道!”

纪保田点点头,直接打开了大喇叭,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大喊:“小山屯社员纪元海!纪元海!纪元海听到了没有!”

“你,还有你媳妇,都考上大学啦!来队部拿你俩的录取通知书!”

喝口水,又叫道:“再通知一遍,再通知一遍啊!纪元海,纪元海!你和你媳妇考上大学啦!”

喇叭的叫喊声,传遍了小山屯村庄。

纪元海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纪元山马秀萍、纪元海二叔都喜出望外,除了马秀萍在家看孩子,都往队部跑去。

不光是他们,还没走到队部,纪家不少人都从家里走出来。

“元海考上了?”

“元海真考上了!”

纪家人都到了队部前面。

葛队长看着这一幕,心想这下纪家可了不得了,两口子都成了大学生,三队、四队应该也不会再折腾了!

四队王家的王金盛等人气的拍桌子摔东西,有的把家里面的脸盆子都踢翻了。

咋就让他们俩口子真考上大学了!

因为住在村南距离远,纪元海和陆荷苓来到生产队的时候,队部前面已经站了不少纪家人,还有小山屯一些其他队来看热闹的社员。

纪元海爷爷伸手招呼纪元海、陆荷苓:“快来!过来看,是不是上大学的通知书!”

纪元海和陆荷苓两人上前,从纪保田手里面接过两张录取通知书,上面分别写了两人姓名,简略说了他们已经被政法系、中文系录取,并且盖了省大学学校印戳,

转头看到纪家众人期待的目光,纪元海点点头:“是我跟荷苓的录取通知书。”

爷爷激动地上前伸手抓住他手臂,不断摇晃:“好!好!好好学!”

“能上大学了!以后再也不用种地了!”

纪元海点点头:“嗯,爷爷,我知道,我一定好好学!”

奶奶也是牵着陆荷苓的手:“你是个好孩子,你把元海带出去了,再也不用吃苦卖力了!以后好好过日子!”

“嗯,奶奶,我知道的!”陆荷苓点头。

“该生孩子,还得生啊!”奶奶说着,陆荷苓再度点头。

其他纪家众人、甚至小山屯的其他社员都呼喊着恭喜,纪元海连忙客气一一回应,然后一家人都回到纪家去。

没有别人了,全是自家人,爷爷、父亲、纪元山都欢笑连连,红光满面,奶奶和母亲也都面带着喜色,要张罗一桌子好饭好菜,还要买酒去。

“省大学,就是咱省里最好的大学吧?”父亲问。

纪元海点点头:“对,就是最好的。”

“这要放在全国呢?”父亲又问。

“那也是全国前十的大学,差不多第五到第九,不一定很准,但是肯定前十。”纪元海回答。

爷爷激动的把刚装好的烟叶子都磕出来:“好,咱纪家以后有出息了,有出息了!元海,荷苓,你两口子都争气!祖祖辈辈都脸面上有光!”

“这么好的大学,好好学,好好干,以后再也不吃苦了!”

又问纪元海和陆荷苓上的啥学,以后干啥,纪元海说了陆荷苓以后当作家跟记者,自己可能找地方上班,一家人听着又都乐开怀。

爷爷谆谆叮嘱:“咱家里踏实种地干活,那是没本事的庄稼汉,就得认这个命。”

“元海,荷苓,你们俩以后不是这个命啦,可得好好的!一定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