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纷至沓来(2 / 2)

作品:《重生从娶女知青开始

王竹云说的也算是标准答案了。

“建议你好好学学政治书。”纪元海笑道,“精神文化需求、认同需求是要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的……”

正说着话,一辆汽车停在纪元海的摊位前面,下来一个穿着衬衫的人。

这人直接递给纪元海厚厚一叠十元大团结:“一盆宋梅,一盆隆昌素,花老板买的那种。”

纪元海接过钱点了一下,的确是一千二百块钱。

也不多说什么,让这人搬走了一盆宋梅、一盆隆昌素。

这人其他一句话也没多说,带上花就走。

等他走后,纪元海心里一动,盘算着身上的钱,做着打算。

从青山县城带到省城来的,到现在还有一千出头。

今天买了七盆兰花,共计四千二。

这就是五千二百块钱。

等这些钱都拿到手,纪元海就可以考虑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不租房子,而是在省城买一个房子,大概需要多少钱。

买一个房子,从目前考虑是存放东西的必要,毕竟陆荷苓父母的遗产价值不菲,需要好好存放,不可能放在旅馆或者学生宿舍。

从以后考虑,也是纪元海和陆荷苓居住的需要。

再往后考虑,甚至还有点保值的作用。

至于租房子,纪元海也算是打听过、见识过,房东跟房客之间相处是一个问题,共同住在一个院内,什么隐私都没保障,还是一个问题。

能一口气直接把房子买了,也至少不受这种租房子的气。

纪元海还没盘算完,又一辆汽车开来,停在了他的摊位之前。

纪元海、陆荷苓、王竹云都感觉惊喜;其他摊位的摊主也都再次把心提起来。

难道说,还有?

那位花先生究竟是什么人?

果不其然,汽车内走出来的,又是一位掏钱买两盆花,抱起花就走的人。

纪元海手里面又多了一千二百块钱。

别说其他摊位的摊主感觉不真实,就连陆荷苓、王竹云也感觉不真实。

这就……又是一千二百块钱啊?

纪元海摊位上还剩下五盆花,其中一盆宋梅、四盆隆昌素。

粗略一算他卖出去五千四百块钱。

这在这个年代,是一笔何等的巨款!

姓山的中年人酸溜溜地凑过来,说了一句:“小纪,发财了啊?”

纪元海说道:“也就刚回本……山哥,您也是行内人,应该知道养这些花草不容易。”

正因为是行内人,我才知道,你小子肯定赚大了。

姓山的中年人酸溜溜地想到。

不会再有人来了吧?应该不会再有人来了吧?

这小子赚钱也差不多赚够了吧?

兴许是各位摊主的暗暗祈祷真的管用了,下午一开始,看花卉展览的人比上午少了很多,纪元海的摊位陆续经过了一些人,问价的也有,购买的没有一个。

对于普通工薪或者家庭小有余财的人来说,这种花不管看着多么好看,品相多么好,终究不能因为花而不顾生活。

各摊位上午、下午陆续开张,渐渐赚点小钱,跟平时生意比起来,也没有好太多,甚至更差。

因此到下午三点多钟,来看花卉展览的越来越少,这些路边摊位也就陆续收摊,走了七八家。

纪元海旁边的那位“山哥”还有那位白头发的老摊主还没走……

纪元海当然没有收摊,继续坐等有缘人。

收摊也没其他别的事情去做,还不如在这里等着,顺便和王竹云、陆荷苓闲聊。

今天的收获已经是完全超出预料,纪元海的心情也很不错——他预料中,如果实在没有人买,那么他也只能一、二百一盆花处理掉。

也就是说,纪元海从一开始预计的保底收入,今天应该是一千四到两千八之间。

这并非是他狂妄自大,而是省城这么大的市场,还有他特意调制的上等兰花名种,一、二百脱手完全是可以的,甚至有点价格低。

但是他终究也没想到,能够以六百一盆的高价,成交九盆之多。

这就完完全全是一种意料外的收获了。

剩下这五盆花,就算是卖不出去,纪元海也比较容易收拾,所以也已经不再迫切向外贩卖。

坐在摊位前,聊着聊着又聊到中午的话题。

纪元海和王竹云辩驳,陆荷苓反正是不和两个人争辩,就看他们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王竹云说的都是书本上堂堂正正的道理,说起来是真好听,按照书本上说的,也的确是应该那么做。

但是,纪元海跟王竹云说的却是现实的变化。

反正两人说着都是图一乐,也不是真的争吵,就是辩着玩。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四点多。

摆摊的只剩下三家,“山哥”、纪元海、白头发老摊主。

“山哥”的粤语八哥,在没有南方老板青睐的情况下,到底还是没能卖得出去。

不过他也算苦中作乐,见到纪元海一下午生意没开张,还有心说一句话:“小纪,时候不早了,该收摊回家了吧?”

纪元海淡淡说道:“不着急,公交车还没停呢。”

“山哥”嘿嘿一笑:“行,你不着急,我可要走了。”

对白头发的摊主叫道:“老王,走不走?”

白头发的摊主摇摇头:“我不着急,你先走吧。”

“行,等着捡漏……”

“山哥”看出来老王就是想要等着纪元海收摊,等纪元海收摊的时候再讲价。

这让“山哥”不由地更加羡慕,这价就算是再降,也比我赚的多啊。

今天没赚钱,全是因为姓纪的这小子——要不是他跟展览馆的认识,身边俩姑娘又是戴手镯玩鸡血石,又是戴手表,“山哥”和其他摊主早就弄个歪点子,试试他的路数了。

外地人,初来乍到,同行,赚这么多钱……

这四条加在一起,遭人恨啊。

“山哥”心里面嘀咕着,收拾东西正在走的功夫,一辆汽车又开了过来。

“山哥”大吃一惊,心塞无比。

怎么到这时候,还有来买的?

白头发摊主老王也是紧张地站起身来,朝着纪元海摊位瞭望。

可别把最后一盆宋梅卖了啊!

纪元海、陆荷苓、王竹云也是同样惊喜:还有来买的?

从汽车内走下来的,这一次却不是老板的手下或者老板,而是一个老人。

他在一个年轻人的搀扶下,来到纪元海的摊位面前,怔怔的看着四盆隆昌素,最后走到一盆隆昌素面前,细细打量。

“自从来了北方,再也没见到这么带着水气的隆昌素。”

老人带着些许乡音,感慨着说道。

看看还挺炎热的太阳,再看看隆昌素,老人对纪元海说道:“小伙子,隆昌素是这么养吗?”

“倒也不是,就是我自己有点独家秘诀,所以可以这样养。”

纪元海说道:“您如果要买回去,还是要精心照料,不可以跟我一样。”

老人点点头:“嗯,术业有专攻,是这样……你今天卖了几盆花?”

“卖九盆了。”

“都是爱花惜花、会养花的人吗?”老人问道。

纪元海回答道:“这个我可顾不了太多,卖花要赚回成本,也得赚钱来用;有人来买,我就得卖。”

“未免有些可惜……”老人口中说着,也没什么鄙薄的表情,也没有因为纪元海的回答而感觉痛心疾首,反而又继续跟纪元海聊天:“你年龄不大,要赚这些钱干什么?”

纪元海回答:“赚学费备用,也改善生活条件。”

老人大感意外:“哦?你不准备经商?你还在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