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崇祯:列祖列宗,都是你们的锅!(2 / 4)

作品:《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然而肚子疼归肚子疼,场面话不能少。

“陛下圣明!”

“洪总督此番卧薪尝胆,假以时日,定可助陛下光复辽东,恢复祖宗基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殿中文武之臣,这帮人连脑子都没过,以周延儒这个内阁首辅带头,纷纷是大声附和。

这帮老东林都已经摸透了崇祯的习性,龙椅上坐着的这位脾气暴躁的主,只要你顺着他说,就能换个平安无事。

哄着。

而于此时。

在这金銮殿之上,有着二三十道他人不可见、不可触碰的身影,个个身穿龙袍、手提大砍刀,周身怒气冲天,眼中迸发着森然寒光。

不过。

在仙师季伯鹰解开他们身上的隐身禁制之前,他们都无法被其他人看见,同时也无法触碰到这个时空的一切。

“他是个猪吗?这话也信?!”

老朱棣就站在崇祯对面,手中的砍刀,恨不得直接拍到崇祯脸上。

“兄长,这朱由检不堪为乱世之君,犹犹豫豫,磨磨唧唧,被下面这帮狗东西糊弄成这般模样,竟是还不自知。”

“难怪死前要喊上一句,文臣皆可杀。”

“咱看纯粹就是自己太蠢。”

站在季伯鹰身边的老朱,眼中透着厉色,显然是极其不满意。

这一番话,让季伯鹰想起历史上朱由检当众说的那一句‘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就这股打死不背锅的性格,倔。

至于陈新甲的这番话,你说崇祯信还是不信?

大概率是不信。

但是,就现在这个局面而言,朱由检得给自己找一个心理安慰,找一个接受失败的理由,得找片合适的沙子把头埋进去。

季伯鹰看着崇祯手上的这封信,看着那八个字,眼眸微凝。

当下之崇祯时空,着实难搞。

昔年孙承宗在辽东一手构建出关宁锦防线,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在这三点之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关宁锦防线构成之后,清军若是要攻山海关,就必须先拿下松山、杏山、锦州、宁远四城,而这四城遥相呼应、攻守联防,清军攻打任何一城都有被反包围的风险。

所以大明只要把这条防线握牢,不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翻不了浪。

大明用关宁锦这条防线做成一根拴紧女真的吊绳,然后联合蒙古、朝鲜,对女真进行全面位的经济封锁制裁,憋也能把这帮女真辫子全数憋死。

但是随着松锦之战的失败,整个关宁锦防线完全崩塌,山海关之外的所有城池都已经归了女真辫子们。

现在的明军除了守住山海关,已经再无力出关。

而说起这松锦之战的过程。

季伯鹰瞥了眼崇祯他都忍不住想给崇祯两个耳巴子。

这场耗时两年的辽东松锦之战,是一场典型的围点打援。

皇太极的清军先是围住了驻防锦州的祖大寿,同时逐步切断了祖大寿的粮草,在祖大寿的求援之下,崇祯火速调正在镇压内部起义军的洪承畴为蓟辽总督,率吴三桂在内的八总兵,共计十三万人出关,紧急驰援锦州。

原本。

依照洪承畴最初制定的策略,是决定稳扎稳打,从宁远开始,十三万大军逐步朝着锦州推进,以免屁股后露出破绽,被清军千年杀。

毕竟自个手头这十三万已经是关内最后的本钱了,要是全报销在关外,那大明就真没得玩了。

但洪承畴还没在宁远待上几天,崇祯一天天的下旨催促出战,再加上监军张若麒天天在洪承畴办公室催战,迫于圣命,无奈之下,洪承畴只能改变稳扎稳打的策略,改为速战速决。

洪承畴从宁远誓师,率十三万大军疾行百里至锦州城下。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仓促进军,以至于十三万大军顾头不顾尾,虽然初战取得了大捷,然而身后却是露出了大破绽。

得前线战报,皇太极日夜疾驰五百里赶赴战场,在观察了战场局势,感叹了洪承畴排兵布阵的完美之后,果断双手结印,搓了两个千年杀。

皇太极下了两道军令。

一,偷摸在明军后方粮道挖了三道长达五十里的壕沟,壕深八尺,上广一丈二尺,下极狭窄,仅可容趾,马不能渡,人不能登。

二,双方松山一战之前,暗令阿济格,趁海水落潮时机,劫掠走了明军在笔架山的十二座粮库。

如此一来,现有的粮库被劫,后续的粮道又被断了,明军士气一落千丈。

手中只剩下三天军粮的明军,不得不选择与清军决战,但其实就算是决战,洪承畴手中握有十三万精兵,锦州城内的祖大寿还有数万兵马。

前后夹击之下,未免不能搏一把。

但可惜的是,随着粮库被夺、粮道被断,明军已然是变成了一盘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