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静待时机,上墙抽梯!(2 / 2)

作品:《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所以诸葛亮打死都不肯给出意见!

找我可以,说啥都行,就是不能说这种事情。

换做是其他事情,刘备或许还会让诸葛亮帮帮刘琦,但刘备只是优柔寡断,忠正善良,他可不是傻子!

就连刘备都知道,不能让诸葛亮开口,否则自己大祸临头!

归根结底,那是人家的家事,不管最后是谁上位,刘备始终都要寄人篱下。

在这个时候参与进去了,只怕到事情结束,自然会被清算。

没人会喜欢反复横跳的人,也没人会喜欢帮助自己敌人的人。

刘备现在自身难保,又怎么会让自己陷入到这种破事当中。

可刘琦简直都快要急死了!

没办法,如果自己现在再想不出办法,只怕和父亲的关系就再也无法重修于好了!

现在的他愿意抓住每一根救命稻草,以求能够解决自己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于是刘琦想了一个馊主意。

这天,他让人将诸葛亮请了过来。

诸葛亮再怎么不愿意赴约,但还是来了。

说到底,不管别人怎么争,刘琦还是刘表的儿子,是他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的儿子。

刘琦亲自出面邀请,诸葛亮总不好拒绝。

这次来,诸葛亮也是看在刘琦保证不会再询问类似的事情的基础上诸葛亮才愿意来赴约的。

之前书信交流诸葛亮还能拒绝。

但若是刘琦真的不要脸到了极致,给自己跪下了,难道他还真能开口帮忙不成?

若是让别人看到了,刘表难保心中不会有芥蒂,这对刘备而言来说是绝对难以承受的。

可要是让他开口帮忙显然是不可能的,诸葛亮打死都不会参与到这种事情当中去。

所以为了避免自己陷入这种尴尬的两难境地,所以诸葛亮本不打算赴约。

却没想到刘琦这次诚意居然这么足,竟是亲自登门拜访。

所以诸葛亮只能无奈赴约,被人逮个正着,还不去,那就不仅不是不给面子的事情了,而是变成了瞧不起刘琦了。

所以最后,诸葛亮还是亲自来了。

正如诸葛亮所说,刘琦这次邀请诸葛亮来并未谈论那些事情,而是认真的带着诸葛亮赏玩。

仿佛他这次邀请诸葛亮来,就单纯的真的只是为了讨好诸葛亮而已。

见到这般情况,诸葛亮悬着的心终于稍微放下来了一点。

“孔明先生,高出的风景更是不错,请随我来,我带你见识见识此处别有一番风味的景象!”

诸葛亮不疑有他,跟着刘琦便来到了高楼。

但他万万没想到,二人上了楼之后,刘琦竟是一转身,直接将身后的梯子踹倒在地。

“孔明先生!请孔明先生救我!”

趁着周围人看不到,刘琦竟是直接跪倒在地,就差痛哭流涕了。

“今日的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出你口,只入我耳。”

“还请孔明先生救我!”

诸葛亮神色僵硬,看着拜倒在地的刘琦竟是发出一声叹息。

刘琦抬起头大喜道:“先生愿意说了?”

诸葛亮无奈道:“不是我不愿意说,只是我实在无法参与到伱们的家事之中。”

“阁下这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么?”

诸葛亮低估了刘琦的无耻程度,怎么也没想到他居然能做出上屋抽梯这种事情出来。

现在好了,他们两个人被困在高楼之上,谁也不知道他们俩在说什么。

这件事情若是传出去了,只怕刘备是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这一刻,诸葛亮甚至对刘备产生了一抹同情。

看来无论如何,这个锅,刘备都要背上了。

“我不知道你这事情该怎么解决。”

诸葛亮无奈道:“你非要问我,我只能给你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便是晋国申生在国内被处死,至于第二个,则是重耳流亡在外得以安全。”

“这两个故事想来阁下也有所耳闻,想来是不必再让我细细解释了。”

“阁下若是聪慧,自然能够明白我说的是什么。”

刘琦毕竟还是有几分智慧,很快便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

这句话说的是春秋战国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之时,晋献公有有八子,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三人最受宠爱。

申生和重耳便是诸葛亮口中故事的主人公。

但是后来,在晋献公灭骊戎后,纳了骊姬。

要说还是异域风情,骊姬得宠之后,晋献公便逐渐疏远了申生、重耳、夷吾三人。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骊姬得子,取名曰奚齐。

俗话说爱屋及乌,于是晋献公便打算废了申生而立奚齐。

但在这里,兄弟几人的命运走向了不同。

申生留在了国内,而重耳和夷吾则是流亡国外。

不同的选择早就了不同的结果,长子申生受骊姬陷害,最终自缢身亡。

而重耳为求再崛起,在齐、楚、秦等国流亡,由于他本人颇为不凡,因此引得不少人追随。

最后,重耳终于回来,此时他已经苦苦流亡了足足十九年!

在他六十二岁那年,终于大仇得报,重新执政。

而重耳也是颇为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诸葛亮的意思简直不能更加明显了。

申生重耳,这不就是他最鲜明的写照么?

如果他选择留下,只怕下场就会是最后的申生,被陷害而死。

如果他选择离开,不需要离开太远,只需要随便寻个地方,表明自己没有争夺的意思,便能活下来。

而且他也不必真的如同重耳一般流亡,刘表手下那么多地方,只要原理刘琮,在哪不能积蓄力量?

当逢乱世,他的机会简直不要更多了!

刘琦顿觉豁然开朗:“多谢孔明先生救命之恩!”

诸葛亮无奈叹了口气:“孔明什么都没说,阁下也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你自己悟出来的道理,和孔明无关,和玄德更无任何关系。”

“所以还望阁下不要对外相传,以免我们引火烧身!”

刘琦当即连连点头,口中不断称是,心中却是已经开始谋划如何脱身了。

能够让诸葛亮开口已经是意外之喜,他也不敢奢求太多,更不敢让诸葛亮为自己出谋划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