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历史背后的故事(2 / 2)

作品:《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当初自己做的事情实在是有些太过惊世骇俗,所以那些人不得不春秋笔法,把自己的存在给抹去了。

以至于历史上不仅是关于自己,连那关于刘辰的记载都少之又少,简直是语焉不详。

秦天顿了顿。

他怎么知道的,因为当初就是他终结了那后汉的乱世!

秦天微微摇头:“偶然间从一本古籍上看到的。”

“当初那刘辰听闻匈奴入侵,直接解散军队带着一种官员跑到南方定都了。”

“北方大片土地直接沦陷,他连抵抗都没做,就这么拱手让人了。”

秦天颇为不屑道:“当初北方军民合力抗击胡人,结果呢?这家伙又是称臣纳贡又是割地的,直接把整个蜀汉折腾废了。”

“对于这种人,一般是不能用常理看待的。”

李世民和孙思邈二人相互看了一眼,眼中都是震惊。

有关两年百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有无数人做出推测和猜测,但都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好好的一个蜀汉,短短一年的时间就丢失了北方的大片的土地。

根据历史当中只言片语的记载,大多数学者推测是胡人突袭了国度,导致刘辰不得不迁都。

虽然离谱,但这也是最为合理,也是史书当中记载的最为明显的史实了。

后来所有人有关当初那段历史的推测,都是依据这一点来进行的。

但秦天今日所言,却是给李世民来了一点小小的历史震撼。

“当初……竟然是这般模样吗?”

李世民有些匪夷所思:“应该……不至于这么离谱吧?”

他都有些震惊了。

这世上真有如此离谱的皇帝。

秦天撇撇嘴,没有回答。

那是李世民不知道后世的鼻涕宋,不知道靖康耻,不知道徽钦二帝呢。

要是知道,只怕李世民会直接被气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

“一本古籍而已,也可当成故事来看罢了。”秦天淡淡的说道。

既然历史选择了隐瞒,那倒也没必要把那个人再拉出来鞭尸了。

历史给了他们最为公正的评价,就比如说那刘辰,死后的谥号便是汉荒帝,评价不可谓不难听。

所谓凶年无榖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昏乱纪度曰荒;从乐不反曰荒;狎侮五常曰荒。

汉荒帝的荒,则是把这六条全部都占了,这一点还刻意的在史书上明明白白的给记录了下来。

这也是很多人对刘辰十分感兴趣的原因,这位到底是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导致历史对他的评价这么低?

而且,最关键的是,有关他的记载还少之又少。

看到几百年之后的历史对那刘辰的记载,秦天也大概能够明白一些。

这东西实在是没法对外说,怎么说?难道说这家伙太过昏聩,引来了仙人惩罚?

那这国家还要不要统治了?

天下悠悠众口堵不住,但倒是能让不少人将其忘掉,所谓春秋笔法,不外如是。

只是关于他的评价倒是让不少人犯了难。

尤其是他的谥号,上谥或美谥是想都不要想了,平谥肯定也不行,谁知道仙人是不是看着呢。

那剩下的就只有下谥或恶谥这一个选择了。

为了隐瞒当初的事情,历史对这块记载语焉不详,可偏偏又给了刘辰一个恶谥,这就不得不让许多人好奇,他到底都干了什么了。

或许是心虚,历史上关于刘辰的记载和评价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恶评,但对于他到底干了什么,却是统一的三缄其口。

“如此一来,倒是能解释为何史书上对他的记载这么奇怪了。”李世民砸吧砸吧嘴巴。

自从读书开始,了解到前朝的这件事情之后他就十分奇怪。

只是没想到这其中居然还隐藏着这种事情。

“不知道那本古籍……”

秦天沉默了片刻:“早年游览之时在一庙宇偶然所见,现在想来是已经找不到了。”

这你让他上哪去找那本书去?

李世民颇为遗憾。

闲聊之间,李世民对秦天愈发感兴趣了。

因为他发现秦天很多对当前情况的判断都和自己不谋而合。

“所以秦兄也认为我唐国定然能击败那突厥人?”

秦天微微点头:“不仅能击败,而且很快就能将对方打到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威胁大唐。”

大唐两个人让李世民心花怒放,心情愉悦。

“为何会这么说?”

秦天沉吟片刻,想了想,还是觉得没什么好隐瞒的,就当是闲聊了罢了。

“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之后,一直都不对付,双方多有征战。”

“还有那dtz汗国,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

“每次跑来中原王朝打秋风,看似威风,赢了大肆掠夺,输了就直接跪地认错,如此反复,让人不耻。”

“这么做看似是积蓄了力量,实际上百害而无一利。”

“为什么这么说?”李世民问道:“分明都是他们赚了,为何是百害而无一利?”

秦天竖起一根手指:“首先,这么做不利于凝聚人心,他们看似是一个国家,但其实只不过是一群部落聚集在一起的松散联盟罢了。”

“若是一直胜倒也罢了,可一旦失败,为了保证自己在草原之上的利益,他们就必须保证自己的实力,不然回去以后就一定会被其他部落吞并!”

“这样造成的结果会是什么?”

李世民思索片刻便给出了答案。

“各自为战,力求自保!”

秦天微微点头:“没错,正是如此!”

所以突厥汗国看似强大,其实只不过是一盘散沙,只能趁着中原王朝软弱的时候欺负欺负人罢了。

而这第二个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突厥人为何会南下掠夺?”

“这还用想?”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就想给出自己的答案。

但他看到秦天的似笑非笑的目光,却是有些迟疑了。

“所以……是为了什么?”

“原因是多方面的。”秦天淡淡的说道:“我更喜欢从利益的角度,从百姓的角度来出发。”

“哦?该当何解?”李世民眼前顿时一亮。

现在的他一听到有关百姓的事情,便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