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偶遇骆宾王(2 / 3)

作品:《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同样的,也有人借助这些流言起事。

虽然不过都是些小打小闹,但却让人烦不胜烦!

所谓卯金刀便是刘字,为了杜绝这种情况,迄今为止,全天下大部分的刘姓之人都迫不得已改姓。

虽然还是刘字,但却不再是卯金刀的刘了。

没了卯金刀,这些人的号召力自然是小了不少。

而武曌这般倒行逆施之举则是引发了无数愤慨,于是就在的武曌宣布改旗易帜的同月,徐敬业等人以扶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

动荡远远不仅于此,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陆续有各种刘姓之人骑兵谋反,试图恢复汉室。

这些人相互策应,在全天下掀起了叛乱。

其中还有人试图联络徐敬业,但所有人都没想到,徐敬业居然反过头来先把这些人给干掉了!

徐敬业维护的事李唐的统治,纵使武曌篡位,根本上来说,其实她还是李唐的人。

这属于天子的家事,属于内斗。

你一个外姓人,想要颠覆李唐统治的臭鱼烂虾,也想过来分一杯羹?

做梦!

于是朝廷的大军还没到来,这些人就先打出来了狗脑子!

而在朝廷大军到来之后,所有动乱迅速平息。

不要看徐敬业拉起来了十多万人的军队,但这些都是乌合之众!

真正的兵权在武曌的手中,朝廷从上到下被武曌经营得不说是铁板一块,但至少也是同一个利益整体!

武曌站在今日这个位置之上,所付出的远比外人看到的要多得多。

那些王公贵族和武曌是一个紧密的利益整体,只要武曌还在,她登上王位也只是时间问题!

但同样的,武曌一旦大限将至,甚至是开始老去,那些围绕着武曌建立起来的紧密的利益整体瞬间就会分崩离析。

原因也很简单,武曌是个女人。

就是这么简单且悲哀的原因,就注定了武曌所建立起来的一切都会随着她的去世而烟消云散!

武曌的孩子不会姓的武,而武家人……他们和武曌其实也并非是铁板一块。

而若是武曌想让自己的儿子即位,那就更简单了,武曌的儿子,终究还是姓李。

不需要管她的儿子到底是宗室还是分支,武曌再怎么说也是前朝皇帝亲自确立的皇后,她让自己的儿子即位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这也是有人能够容许武曌掌握权利,甚至追随她的原因之一。

他们的利益和武曌捆绑在了一起,纵使武曌掌控权利又能如何?这天下终究还是李家的。

此时的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武曌居然真的有踏出那一步的野心和决心。

说到底,武曌现在所做的其实和李治在位之时没什么区别,垂帘听政罢了。

皇帝还是姓李,不是么?

因此无论是徐敬业抑或者是其它人,都是绝对动摇不了武曌的统治和地位的。

徐敬业起兵不到半年,便兵败身死。

说到底,他身边的只是一个亲王,不是皇帝。

正经的皇帝现在还在东都坐着呢,他身上并没有大义的名分!

因此,无论是徐敬业还是其他反叛势力,都无法动摇武曌的统治根基。

他们在缺乏名正言顺的大义支撑下,终究只能是昙花一现。

尤其是写下《讨武曌檄》的骆宾王,虽然才华横溢,却无法改变这场叛乱最终失败的命运。

半年不到,徐敬业兵败身死,而武曌依旧稳坐龙椅,掌控着朝局。

世人开始明白,至少在目前,武曌的统治无可撼动,因为她手中的皇帝,依然姓李。

在废黜李显后,武曌的权力欲望与日俱增,她的每一步棋都精准而有力地指向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六年之后,武曌成功登上了皇位。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她如同一位精明且耐心的织女,细致入微地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权力网络,逐步蚕食并重塑李唐江山。

她先是改换了朝纲制度,以雷霆手段扫除异己,提拔亲信,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同时,她不断强化对地方势力的控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联姻和恩威并施策略,使那些原本忠于李唐的地方大员纷纷倒向自己。

武曌还深谙人心之道,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发展的政策,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支持与拥戴,从而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她当然知道,统治的基础来自于民心,只要堵住这天下所有人的悠悠众口,她便是当之无愧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