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宋朝的大敌到底是谁?(2 / 2)

作品:《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毕竟寒门也是门。

到了唐朝,这个情况有所缓解,但五姓七望依旧是社会的主流。

即便是到了唐朝默契,这种情况也没能得到太大的缓解。

唐末之后,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阶级矛盾终于一次性爆发。

无数军阀纷纷揭竿而起,将那些把持着社会资源的世家贵族屠戮殆尽!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句诗说的就是这段时间的历史。

这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个传说便是有个军阀想要向五姓七望的家族求亲。

结果人贵族看不上这么一个俗气的军阀,不仅拒绝了对方,还把对方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于是军阀一怒之下带着军队把那家人屠了个满门。

至于那美娇娘,自然也是被他收入了帐中。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却是唐末以来数十上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

世家门阀的势力随着唐朝结束,很快也走上了终点。

秦天前世一个伟人曾经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正是因为无数军阀混战的局面,导致目前为止,不管是哪一方势力,都有着足以自保的军事实力。

几乎所有人都是从军方起家。

因为你手里没有士兵,没有军事力量,根本无法在这乱世立足。

而这也是无数政权十分短命的主要原因。

大家手里都有兵,都有力量,那就比谁的手腕更加强硬。

自古以来天子不可一世的思想在无数军阀的屠杀之中最终消失殆尽。

现在手里但凡有点军事力量的,都想自己称帝。

因此,赵普觉得,若是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也没有奇技淫巧可以施展。

唯一的办法就是“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

夺取他们的权利,制衡他们手中的钱财和粮食,收拢他们手中的军队。

如此便“则天下自安矣。”

如此回答深得赵匡胤之意,这也将成为大宋未来所坚持的执政方针。

想要保持国内的稳定,就需要对军人保持警惕心。

原因无他,实在是被唐末的军阀杀怕了。

谁知道那些武夫手中有了权利会不会反过来再次掀起叛乱。

毕竟赵匡胤自己就是这么干的,欺负人孤儿寡母无力自保,夺取了这江山。

这么多东西说起来其实无非就是四句话: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虽然是这么想的,但赵匡胤思来想去,总是觉得有些不安,于是便来寻求秦天的指点。

不过当下,他并未说出自己和赵普的想法,而是打算看看秦天是如何说的。

“你的想法我其实知晓。”秦天淡淡的说道:“因为此前也已经不止你一个人提出过类似的问题了。”

事实上,秦天此前所遇到的皇帝很多人并没有类似的困扰。

看看秦天之前遇到的都是什么人吧。

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这些人哪一个不是雄才大略?

他们岂会担心藩镇割据的情况出现?

但那些人的经历不能当做参考。

他们不担心这种情况出现原因是中央的势力足够强大。

手中有兵,边关的军人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可赵匡胤所面临的情况不同,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想要解决目前的困境,也只有中央集权这一条道路可以走。

“现在你应当做的,是集中手中的权利,这一点想来不用我说,你和你的丞相应该也有想法了吧。”

秦天淡淡的笑道。

如果赵匡胤和赵普连这一点都想不到,那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坐下去了。

赵匡胤神情一凌:“仙人果然神机妙算,这一点都能算出来。”

秦天接着说道:“但你需要注意,切莫矫枉过正。”

什么叫矫枉过正,像是原本宋朝所走的路线就是矫枉过正。

文人的地位被无限的拔高,武人的地位无限降低。

可偏偏立国之初,赵匡胤就没能解决外敌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未来几百年的国祚之内,宋朝一直被外敌欺侮。

到后来更是出现了靖康之难这种奇耻大辱!

归根结底,国家掌握在一群从未上过战场的人手中,如何才能抵御外敌?

他们甚至连纸上谈兵都不如!

“仙人……此话何解?还请仙人指点。”

秦天微微摇头:“我只负责给你提出问题,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

“如果什么事情都让我来做了,那还要你干什么?”

秦天半开玩笑般说道。

他对如何防止藩镇割据其实有一定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并不成熟。

更何况所面临的局势不同,时代不同,秦天的想法和经验自然也不能生搬硬套在这个时代之上。

所以他并不是不愿意给出解决的方案,而是他也给不出一个完全可行的方案。

如果赵匡胤真的按照他的方案执行下去的话,说不定甚至还不如原本历史上的大宋。

但是针对这种情况,秦天也不是全无想法。

因为现在的历史和原本历史最大的不同便是多了秦天,多了修士这个变数。

所谓的军阀割据的问题,其实也不难解决。

只要赵匡胤手中掌握着足够强大的修士,不需要多,只需要三五个,军阀再怎么强大,也只不过是修士手中的玩物罢了。

修士虽然无法对付成建制的军队,但执行暗杀等手段,那可是一把好手。

只要赵匡胤保证自己身边的修士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那一批人,文艺自然迎刃而解。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只要你敢起反心,赵匡胤就能让你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最妙的是,有修士的保护,赵匡胤也不必担心刺杀的问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