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山顶大的罗盘(1 / 4)

作品:《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不大一会的功夫,铁盘被送了上来。

约摸巴掌大,直径十五六公分,有盘心,有刻度,有分层,有符号,同样也是八思巴文。

没错,也是罗盘。

但还锈着锈,不知道中间有没有盘池,池内有没有指针,又指向什么方位。

包括上面字迹也有些模糊,无法推断具体内容。

“小舒,罗盘!”

舒静好连忙打开包,把左朋送来的那块铜罗盘取了出来。

李定安直接将两块扣在了一起:大小一模一样。

再分开对比:大部分的刻线都没有错差,同样是九层,盘面同样被分成十二等分。

唯一有一点:一块是铜,一块是铁。

具体是不是还有区别,要除去上面的铁锈,翻译出符号信息后才能知道。

但基本可以判断:这两块罗盘之间必然有联系。

至于和其它几件东西的关系?

朱古钱很好猜:说不定是哪位大喇嘛或大人物赐给了这里的喇嘛,喇嘛当做圣物保存了下来。

这枚大钱的来历也不难推断:元贞折三钱铸成之后的主要作用,是元成宗用于赏赐大臣,就没有向中下阶层流通过,所以才少,所以才贵。

而恰好,罗盘的卖家的祖上为塔布囊(指与成吉思汗的后代结婚者,皆为贵族),祖钱和罗盘都是祖传。

再开发一下脑洞:这两块罗盘,这些铜钱,之前都属于同一个人。要么属于哪座喇嘛庙,要么属于卖了铜罗盘的牧民的祖先塔布囊。

之后又因为某种原因分开了:比如喇嘛把铜罗盘和部分铜钱敬献给了塔布囊,要么塔布囊赏赐给了喇嘛庙。

这座庙离这儿也不远,十有**就在头顶上:老道山。

就是不知道两截道家八宝纹的筒瓦从哪来的。

总不能是盖在喇嘛庙顶上的吧?

想了想,李定安把铁罗盘递给了舒静好:“小舒先拿到宾馆清洗,然后联系高老师,请他帮忙翻译一下……注意,是清洗,不是修复,但尽量不要有破损!”

“李老师,我明白!”

李定安又指了指山上:“左局,上去看看!”

“好!”

左朋格外的兴奋,“李老师,我帮你拿包!”

“不用!”

李定安摇摇头,快步上了山。

左朋紧紧的跟在后面……

……

天气很好,风景也很好。

天空湛蓝,白云悠远,草原一望无际。

群山苍莽,高低错落,却又起伏不断,仿佛一座巨大的城郭。

河流蜿蜒,连连绵绵,环绕不绝,如城外的护城河。

远远望去,不论是山,还是河,都像一道一道的环圈在一起。

从风水学而论,这种地形很特别。

《撼龙经》:勾夹是砂螺是穴,水注明堂聚气多,四傍绕户如城郭,水绕山还聚一窝。

勾夹即指河流环绕,螺指的是一圈一圈的环,后面两句更好理解……简而言之,这种地形中,遍地都是龙穴。

还有一句出自《疑龙经》:凡山大曲水大转,必有王候居此间。

说简单点:此处的龙穴很多,只要找对地方下葬,后代肯定能出王公。

这两本书都出自同一位作者:唐代国师,堪舆学家杨益,风水罗盘也是由其发明。

也是最早的《堪舆学》论著,也不管是哪种流派,是注重理论还是注重实践,凡是唐以后的风水堪舆之术,全是以这两本为核心思想洐生而来。

区别只在于感悟不同,具体点儿:各派以《撼龙经》和《疑龙经》为纲,总结出各自的观山看水之术、点穴分金之法,观星定位及出煞收山的口诀、以及复杂到繁琐的测吉凶的算法。

要问为什么弄这么复杂?

当然是为了防盗墓的。

特别是《疑龙经》,几乎把什么身份坐什么山,分什么金,葬什么穴标的清清楚楚,等于盗墓贼的找墓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