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越明朝假太监 / 章节正文阅读

穿越明朝假太监 第66章:蠢蠢欲动(2 / 2)

作品:《穿越明朝假太监

    但是,探听虚实,探明道路,不应该悄然而行么?

    需要派遣八百多骑的“侦察队”?

    生怕明军不能发现?

    这不是向明军报信,不是让明军准备好大炮么?

    皇太极有这么傻?

    再说了,皇太极想打锦州,不应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么?

    他屯在西平堡的粮草军械,已经被袁崇焕搬回了锦州!

    只是侦察,又没运来粮草军械,他打个屁的锦州?

    确实可疑!

    既然已经靠近明军的控制范围,王立的胆子大了许多!

    只用一天时间,就匆匆回到锦州。

    什么?

    吴襄出城与八旗军血战,斩敌六百多骑?

    这个吴襄,何时这么能打?

    什么?

    有人趁着两军血战,打开了西平堡的城门?

    我去!

    还有证人?

    丢了西平堡,反而得到朱由检的嘉奖?

    尼玛!

    这家伙,不是普通的莽夫!

    事情做得滴水不漏!

    原计划奏他一本,栽他个满门抄斩!

    竟被他抢先一步,抢先向朱由检上了奏书!

    弃城而走,竟被他说成“血战不敌,被奸细所害,被迫撤回锦州”!

    靠!

    老子竟然无从下手了!

    看来,古人也挺聪明嘛!

    罢了,罢了!

    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

    朱由检圣旨,早就送到了锦州;

    只因王立正在撤回的路上,无法确定具体位置,所以留在这里。

    细看之后,王立冷冷一笑。

    “速速返京,听候调遣”,这不明摆着嘛!

    去陕西送死的,有个杨鹤还不够?

    还想拉我去送死?

    你想得美!

    嗯,得想个万全之法,继续留在锦州!

    等到风头过了,再回京师!

    否则,脑袋都没了,捞再多的钱有个屁用?

    “袁督师,建奴近日的举动,好像不太正常吧?”

    “哦?”

    袁崇焕抬起头,上下打量着王立,实在难以相信!

    这个毫不起眼的太监,也有些本事嘛!

    也对,能做到西厂提督,没点本事能行么?

    再说了,明军不久前攻下西平堡与辽阳,全都是西厂的功劳!

    于是,袁崇焕没动声色,装作一无所知:“王公公,你认为,哪里不正常了?”

    王立确信袁崇焕在装傻,懒得废话太多:“皇太极……会不会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话说到这份上,袁崇焕不再装傻,面露忧虑之色:“实不相瞒,就在昨日,我向皇上上了一封奏书:

    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蓟门单弱,宜宿重兵。”

    袁崇焕奏书中的“蓟门”,并不是某一座城池,而是泛指北京以北的蓟州一带。

    听闻袁崇焕上了奏书,王立稍稍松了口气。

    也对,自己对军事一无所知,都能猜到皇太极可能绕道蒙古,身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又怎会不察呢?

    “既然袁督师已有准备,我就不再妄言军机;不过,你斩杀毛文龙之事,必会惹怒万岁爷!

    此次,万岁爷没有怪罪,不代表他会忘记!

    往后行事,还需三思而后行啊!”

    王立说得很是郑重,袁崇焕沉默不语。

    其实,斩杀毛文龙的次日,袁崇焕已经后悔了!

    为了稳定皮岛的局势,他第一时间向朱由检上书,做了一定的善后工作,也获得了朱由检的批准。

    这事,暂时算过去了!

    为了留在锦州,王立也向朱由检呈上封奏书,详细分析了辽东的局势;

    并称,皇太极正在调兵遣将,很可能避开城池坚固的关锦防线,转而绕道蒙古南下,建议加强蓟北长城方向的兵力。

    然而,王立并非戍边的将军!

    他的监军身份,也是为议和而掩人耳目!

    所以,奏书送到后,朱由检仍旧态度坚决,连下三道圣旨,催促王立即刻返京!

    唉!

    想继续留在关锦,想拖延回京的时间,没什么指望了!

    回到京师,必被调往陕西!

    若是去了,要么被乱民打死,要么与杨鹤一起背黑锅,被革职或处死!

    钱都没捞够,还没等到“奏淮八绝”和长平公主长大成人,怎能就这样挂掉?

    苦思一整夜,王立终于有了计策!

    于是,不再迟疑!

    引着锦衣卫星夜疾驰,只用六天时间,就从锦州回到了京师!

    “王公公!此次出使辽东,旅途劳顿,本该让你休整几日;

    但,陕西的民变越来越烈!

    只有王公公亲自前往,朕才能放心啊!”

    “能为万岁爷分忧,是小奴毕生的福份!但,还有一件事,比陕西的民变更加严重!

    若不尽快解决,恐动摇大明之根基啊!”

    “哦?”朱由检眉头一紧,直直瞪着王立:“究竟是什么事,能比辽东的敌情更重要?能比陕西的民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