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越明朝假太监 / 章节正文阅读

穿越明朝假太监 第171章:差点气炸了!(1 / 3)

作品:《穿越明朝假太监

    明代末期的铸铁工艺,其实不亚于工业革命时的英国!

    汉人,其实不比欧洲人和美洲人笨!

    然而,明清时期的科技水平,真的是一言难尽!

    王立觉得,汉人唯一缺少的,是基础科学的研究!

    当然,还有“制度”方面的问题——百姓的思想遭到严格禁锢,而且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土壤之下,绝无可能诞生“发明创造”,更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

    王立很想“发明”蒸汽机和新式大炮,可惜实在没有耐心!

    他只是草草地把蒸汽机组装好,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把自己想要的结果告诉工匠;

    最后,扔下一句“如果成功,重重有赏”的话,匆匆回了成都。

    因为,他在关注着汉中!

    陕西一省,此时的“秦王”朱谊漶,是朱元璋次子朱樉的十世孙,跟朱由检同辈!

    要将“陕西汉中府”划归四川,洪承畴求之不得!

    毕竟,四条古栈道实在难行!

    对于关中之地来说,汉中府就像秦岭以南的一块“飞地”——食之无味,不如舍弃!

    只不过,地域划分的大事,洪承畴不敢自作主张,只能上报朱由检;

    洪承畴没想到的是,王立没等到朱由检的认可,早早地放飞自我了!

    这月初,一股“流贼”闯入汉中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然而,秦岭山中的几条古栈道,实在难行!

    除了“紫阳王”朱辅鐙一家百余人,再无其他的朱氏宗亲逃回陕西!

    其实,“流贼”故意留了朱辅鐙一命——据汉中府的百姓所言,这位紫阳王性格敦厚,从不欺压百姓!

    这几年的频频旱灾,朱辅鐙先后三次开仓放粮,深得百姓爱戴!

    紧接着,几股“流贼”封锁出川栈道的同时,四川“试点变法”的成功经验,在汉中府迅速推广开来!

    有了“天府之国”的大粮仓,再加上“汉中平原”这个大粮仓,王立的底气更足了!

    几处栈道防御工事的修筑,标志着“构筑老巢”的目标基本完成!

    “厂公,咱们在陈仓道、褒斜道和傥骆道都有修筑工事,为何单单忽略了子午道?”

    “子午道,距离西安最近嘛!

    哪天我高兴了,可从子午道去往陕西,找我的洪大哥喝酒嘛!”

    王立嘿嘿一笑,宋哲虽有不解,却也不再多问。

    其实,王立故意不在子午道设防,其实大有深意!

    在他看来,三国时代的蜀汉势力,始终没有封堵栈道出口,除了展示自己的北伐决心之外,工程浩大也是原因之一!

    而此时的四川,登入黄册的人口已有九百多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十倍有余!

    可谓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再加上火药的开山劈石之力,以及水泥的快速建造能力,在栈道南端的适当地方构筑城池,简直是轻而易举!

    再架上几门大炮,那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然而,李自成、张献忠和皇太极,全都不是傻子——明知出口位置有城池和火炮,谁会傻傻地过来送死?

    所以,留下一条“不设防”的栈道,把陕西方向的敌兵放进汉中来打,岂不惬意?

    据锦衣卫的回报,子午道比任何一条出川通道更加难行!

    别说是三国时代的魏延,就算是现在的锦衣卫,也无法“十日之内抵达长安”!

    最关键的是,子午道的很多地方,只能容许一人通过!

    粮草、战马和攻击器械的运输,非常困难!

    想将大炮从陕西运往汉中,更是比登天还难!

    不论是谁,敢从子午道进兵汉中,必然兵疲马乏,粮草难继!

    如果,敌兵进犯时,出口处恰好有一支铁骑,以逸待劳?

    嘿嘿!

    想起来就美妙!

    就算敌军有百万之众,也只能排着队送人头!

    “报……厂公:贼首李自成自缚全身,在陈总督帐中痛哭流涕,磕头请降!”

    “什么……么……么……么……”

    王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把接过信函!

    “啪……”

    一个耳光拍在脸上,火辣辣地疼!

    我去!

    这不是做梦!

    到底怎么回事儿?

    李自成,怎就投降了?

    历史,真的改变了?

    “厂公,锦衣探子的情报,绝不会出错!”

    宋哲接过信函,细看之后,略有忧虑:“如果……只要陈总督小心谨慎,仍有全歼流贼之可能!”

    宋哲的担忧和态度转变,让王立更加疑惑:“我的二当家啊,对于全歼流贼,你前几天还信心满满!怎么这会儿,变得底气不足了?”

    “厂公,我前阵子说的是“全歼”,并非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