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越明朝假太监 / 章节正文阅读

穿越明朝假太监 第219章:一句话,引发江南震动!(2 / 4)

作品:《穿越明朝假太监

    说什么也不去!

    打死也不去!

    “厂公,咱们的白纱和白绢,已经降到二十五两一匹;可是,城中的“黄氏绣庄”更狠,竟然降到二十四两半一匹!”

    “嗯?”

    王立面露不悦,扔随手扔掉诏书:“查清楚没有,他们有没有偷漏税款?”

    “呃……至少黄氏绣庄,并没有偷漏税款;每月五两,绝对是按时上缴的!”

    “那……黄氏绣庄的货源,查清楚没有?”

    “唉,厂公啊,查他的货源有意义么?

    咱们成都织纺生产的白纱和白绢,除去织女的工钱、蚕茧成本和运输成本,实际成本大约十两银子!

    但听说,在江南一带,蚕茧成本和运输成本更低,织工的薪醉也更低!

    咱们与黄氏绣庄,如果全都降到十两一匹,他们也能有钱赚!

    当然,咱们可以继续降价,咱们财大气粗,亏得起!

    如果这样,搞死黄氏绣庄的时间就太久了!

    而且,这只是荆州城里的绣庄!

    在湖广的各州各府,以及浙江、江苏、南直隶、福建等省的各州各府,又有多少个绣庄?

    估计,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吧!”

    闻言,王立沉默了!

    荆州城里,除了黄氏绣庄之外,还有好几个大大小小的绣庄!

    想把他们全部搞死,再由自己垄断经营,财力上有足够的支撑,可惜耗时日久!

    没办法,人家的成本低啊!

    而且,黄氏绣庄不单单售卖布匹,还招募了十几名绣工,承接了许许多多的刺绣活!

    单从布匹的销售上动手,很难搞死它!

    既然他们的成本低,那就想想办法,抬高他们的成本!

    这办法,肯定比“价格战”更有杀伤力!

    “江南各地的绣庄,绣工的每月薪酬,大概是多少?

    各地织坊的蚕茧收购价格、织工的薪酬,每月又是多少?”

    “这个……”

    宋哲不知道王立的本意,略有迟疑。

    查过几本账册后,面带忧虑:“厂公啊,咱们是集中种植桑树,集中养蚕,蚕妇的薪酬很高;

    江南各地的织坊,是向不同的农户收购蚕茧,价格较低;

    不过,如果平摊下来,两者的蚕茧成本基本持平;

    只是……咱们在成都的织坊,织工的平均薪酬是每月一两半,上六休一,三餐免费;

    江南各地的织坊,织工每月的薪酬大约是三百钱,整月无休,不包食宿!”

    呵!

    原来,门道在这里!

    江南的织坊,全都是二三十人的小型作坊,织机普遍比较老旧,整体上的生产效率并不高!

    特别是,成都的丝织六厂使用水车作为动力之后,生产效率提高了两倍多!

    如果,大家的“用工成本”一样,江南的织坊肯定熬不过自己!

    本来嘛,自己打“价格战”的本意,并非搞死各个销售门店,而是搞死对方的生产作坊!

    不仅仅是纺织作坊,还要搞死各种各样的作坊!

    提高他们的用工成本,直击要害!

    想到这里,王立心头暗喜,赶紧给朱由检上了封奏书!

    打着“以民为本,造福百姓”的幌子,建议颁布相应的律法,全面提高各种作坊的用工薪酬!

    奏书刚刚发出,紧接着就伪造了一封诏书,要求抄送江南的各州各府!

    这样做,是为了争取时间!

    他相信,朱由检必会同意!

    因为,提高工人薪酬的这笔支出,既不是出自地方财政,也不是出自户部,更不是出自朱由检的个人小金库,他有什么理由不同意?

    “厂公,真要这么搞,就是与整个江南为敌了!”宋哲拦下了正要去传令的锦衣卫,面带忧虑:

    “厂公啊,魏忠贤全面征税,每个作坊才收多少银子?

    每个月,小一点的就二三两,大一点的就七八两吧!

    而咱们呢?

    让他们每月多出几十两,甚至几百两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