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越明朝假太监 / 章节正文阅读

穿越明朝假太监 第224章:言官们,颤抖吧!(2 / 2)

作品:《穿越明朝假太监

    “难啊,难啊!”朱由检面带苦笑,随手将奏书扔在一旁,叹息不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为,这些奏书多是来自都察院御使,或者六科的给事中。

    这些人,正是明朝特有的“言官”!

    他们品秩不高,政治上的权力却不小!

    这是因为,朱元璋立国之初,就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跟“厂卫”有些类似,从朝廷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平民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之内!

    所以,言官的独特身份和特殊职权,对明代的皇帝有很大的威慑作用!

    本来,按照朱元璋的要求,言官要有崇高的道德品性和政治素养!

    一个言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正派刚直,介直敢言” ,“学识突出,通晓朝廷及各方政务”;

    也就是说,言官都是“高风亮节,直言敢谏,不怕死”的忠臣!

    既然高风亮节的忠臣在进谏,那么,肯定是皇帝有错在先,皇帝就得改正错误!

    如果皇帝马上改正了错误,那么,皇帝就成了虚心纳谏的“唐太宗”,言官就成了“魏征”!

    如果皇帝执迷不悟,相互间的矛盾就产生了!

    矛盾一出,言官的进谏言辞,就会越来越激烈,甚至变成谩骂!

    骂得越凶,越能证明这个言官的高风亮节!

    骂得越凶,越是不怕死忠臣!

    就如万历十五年,朱翊钧“偶有微疾”没有上朝,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就上了一本《酒色财气四箴疏》,把朱翊钧骂了个狗血淋头!

    朱翊钧气得吹胡子瞪眼,却没有处死忤逆不尊的雒于仁,只是赏了他一顿板子!

    因为,按照朱元璋的评判标准,雒于仁是个忠臣!

    一个“好皇帝”,既不会革忠臣的职,更不会杀害忠臣!

    历史上的明朝,在二百多年的统治中,被下狱或处斩的文武官员不计其数,却少有言官被处斩或下狱!

    实在把皇帝逼急了,最多就赏一顿板子,然后革职还乡!

    对于言官来说,这样的处罚不痛不痒!

    反正,一个六七品的小官,每月没多少俸禄!

    被皇帝革职还乡,还落了个“直言改谏”的好名声!

    反正又不会杀头,没什么可怕的!

    这样一来,言官们越发地肆无忌惮了!

    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正是躲避言官们的辱骂;当然,这些事的起因,是源于立太子的“国本之争”!

    在万历之后,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夜夜笙歌,不在乎言官的辱骂;

    朱常洛之后,朱由校醉心于木工活,所有的辱骂被魏忠贤挡在门外了;

    现在的朱由检,勤于政务,特别好面子,更担心后世对自己的评价!

    就算被骂得哭鼻子,也只能默默地忍受!

    如果言官们不再上奏书,不再挨骂,他睡着了也会笑醒!

    只可惜,言官制度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就算是朱由检,也不敢轻易改变!

    正在失望之时,王立说话了!

    “万岁爷,如今的朝廷财政吃紧,无效的奏书送往京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特别是无端谩骂的奏书,或者明显不合理的奏书,万岁爷可将其公之于众,再将上奏书者痛打一顿,然后革职还乡!

    小奴相信,只要处理几个典型,言官们必会收敛!”

    “没这么简单!”

    朱由检摇了摇头,目光突然一亮!

    对啊,将奏书公之于众!

    言官们其实都怕死,都在意自己的名声!

    如果浪费了朝廷和地方的资源,只上了一封无端骂街的奏书,百姓们必不会答应!

    他们,不是在乎名声么?

    上这种奏书的官员,简直就是个泼妇,能留下什么好名声?

    王立的话,还真有些道理!

    “万岁爷,其实,很多奏书都可以公之于众!

    就比如,那些反对雇工最低薪酬的奏书,以此辱骂万岁爷昏庸的奏书,请求加派赋税的奏书,为贪官鸣冤的奏书,等等!

    这些,都可以用“不尊圣上”、“不恤百姓”、“与贪官为伍”等等理由,将其公之于众!

    特别是,在上书官员的老家公之于众,使其颜面尽失!

    然后,赏他们一顿板子,打得他们屁股开花,坚决地革职还乡!

    这样一来,必能震慑那些混日子的昏庸之徒,无效奏书的数量必会大减!”

    “厂公啊,你果真是文武全才!”朱由检由衷地佩服,上下打量着王立,竟然面露惋惜之色:

    “只可惜,你是个太监!

    唉!

    如果你能做内阁首辅,朕的大明江山,必能长治久安,延绵万世!”

    “万岁爷谬赞了!能为万岁爷分忧,是小奴的职责,荣幸之至!”

    “好,好,甚好!”朱由检满脸欣喜,想起辽东的军情,却又心头一懔:“厂公啊,这会儿正值年底,各地的税银还未入库,关宁军的欠饷……”

    “万岁爷放心,辽东军情紧急,绝不能因欠饷动摇军心!

    据小奴的了解,欠饷其实并不多,好像只有二十来万;

    小奴想办法筹点银子,先行垫上便是!”

    “好,好,好!有厂公坐镇辽东,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朱由检连声称赞,心里却在骂娘!

    这家伙,身家应该不下一千万!

    搞了那么多银子,帮朕出个百八十万,这都舍不得?

    垫付?垫付?

    你这家伙,竟然说得出口!

    罢了,罢了!

    与满朝的文武相比,他和魏忠贤,已经是最忠心的臣子!

    前几日,他送给各位嫔妃的丝帛,估计能换个万把两银子,可以撑到过年了!

    对了,他还给周皇后和张皇后各送了五千两银子,过年不会太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