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居然连一根稳定杆都搞不定?(2 / 3)

作品:《重生99做汽车巨头

谢灵云也算是星辰1号新车型项目组的成员,对于新车型开发的事情,倒也算是比较熟悉。

“是的!”

“未来汽车的轻量化会是一个大方向,越来越多的零件在设计的时候都是会考虑这方面的要求。”

“像是稳定杆这种零件,你设计成实心的,一根杆子的重量就可能会达到6公斤,但是变成空心的话,4公斤甚至更轻都可以满足要求。”

“前后两根杆子算下来,轻量化效果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除了空心稳定杆之外,整车上还有不少地方也是需要使用到管材。”

“甚至我们的造管工厂除了造钢管,还可以考虑造不锈钢管,把这部分利润也拿回来。”

苏明星这么一解释,谢灵云也有点心动。

作为南山特殊钢的总经理,他自然是希望把公司的规模搞得大一点。

但是根据他的了解,曹阳应该近期内没有要扩大特殊钢厂的产能的意思。

这么一来,换一个维度去考虑,去修建一个造管工厂,就值得考虑了。

对于精通炼钢的谢灵云来说,造管工序也并不陌生。

基本上就是一台造管机的事情,南山设备那边,也许都可以帮忙设计。

甚至有了造管工厂,除了利用南山特殊钢自己生产的钢材造管,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下韶钢的产能,把一些相对普通的碳素钢加工成管材。

毕竟,对于大部分的管材来说,并不需要母材有着非常高的性能。

这样子也算是变相的扩大了南山特殊钢的业务。

“空心稳定杆管材这么多年都没有实现国产化,估计造管的工序也有一些独特的难点是我们没有掌握的。”

“这方面的情况如果没有搞清楚,我们贸然跟集团提出新开工厂,估计是不会得到通过的。”

虽然谢灵云也知道一些基本的造管知识,但是毕竟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

所以哪怕是他有点心动,也不会立马同意苏明星的建议。

“谢总你的担忧确实是有道理。”

“不过我觉得过去没有实现国产化,更多的是因为各种巧合造成的。”

“早期的车型,普遍都是使用的实心稳定,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也就是这几年才开始慢慢的有更多的车型搭载空心稳定杆,国内的造管厂家没有及时的跟上来,也是不奇怪的。”

“或者说对一些造管厂家来说,生产普通的其他大管更加挣钱,更加轻松,干嘛去生产这种技术难度要求高,需求量还不是那么大的管材?”

苏明星显然还是想要说服谢灵云主动的去找曹阳提设置造管厂的事情。

只要这个造管厂搞定,星辰汽车上的相关管材,都可以实现国产化。

甚至南山汽车零部件还可以进一步的利用这些管材,自己去生产一部分的零件。

像是空心稳定杆,国内的那些厂家都还需要使用进口材,成本肯定是没有优势的。

南山汽车零部件是不是可以努力一下,把这一块的市场也给拿下了?

“苏部,你的分析也有道理。”

“我安排人跟你们采购部一起去调查一下,看看造管工厂到底需不需要设,能不能设。”

……

“陆工,不是我们不配合,实在是国内找不到符合SPEC要求的管材,所以我们才会从德意志慕贝尔进口。”

“就我们现在的报价,我不敢说是最低的,但是在业内应该也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据我所知,蒂森克虏伯在华夏的工厂,使用的也是从德意志进口的管材。”

“它们的管材,每公斤售价我猜应该要比我们还要贵。”

慕贝尔的销售经理钱俊,此时显得非常有自信。

在进入华夏市场之前,他们也是调查过华夏的汽车悬架弹簧和空心稳定杆业务的情况。

除了蒂森这个对手有一定竞争力之外,他们觉得自己在行业内是没有对手的存在。

甚至在空心稳定杆方面,他们也是自己做了一些成本对比,觉得现在的价格,已经足够获得大众、通用等主机厂的订单了。

星辰汽车一个本地新设的企业,企划产量更是只有1万台。

自己给出来的价格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居然还嫌弃这个嫌弃那个,想要逼着自己去找国内的稳定杆厂家。

甚至要求他们提交报告,说明自己使用的空心管跟国内的到底有什么差异。

这些要求,慕贝尔自然是不愿意去对应的。

“你说的情况我也理解。”

“空心稳定杆作为现在比较前沿的一门技术应用,国内各个厂家的经验积累确实是还差了一些。”

“但是我觉得未来的趋势,肯定是要实现100%的国产化的。”

“你也很清楚,国内的人工成本跟欧洲的人工成本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同样的零件,在华夏生产,肯定是要比欧洲便宜。”

“甚至我觉得可以在华夏生产之后,出口到欧洲去。”

短时间内搞不定空心稳定杆的国产化,但是陆风的工作并没有停下来。

一方面,需要想办法让成本降下来。

毕竟,100%国产化的重要目的,在现阶段来说,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

供应的问题,还没有那么敏感。

另外一方面,南山特殊钢那边已经开始展开造管工厂的项目检讨。

南山设备那边甚至准备上马造管设备的研发项目。

因为调查了一圈,发现国内的造管厂家,用的造管设备全部都是进口的。

哪怕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一台下来也要几百万。

至于一些不锈钢管造管等难度高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造管生产线,一条下来更是要超过1000万。

但是在南山设备的不少人看来,造管线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只要搞定了焊接参数和辊压成型参数的设定,其他的成本是非常低的。

一条1000万的造管生产线,哪怕是按照800万来销售,也至少还有200%的利润。

这个生意,可以搞啊。

“你说的话我是理解的,但是现阶段我们没有办法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