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2012车市的第一把火,从它开始(2 / 2)

作品:《重生99做汽车巨头

曹阳对于南山电池也是比较重视的。

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做大做强之后,所有的投入都可以加倍得到回报。

并且新能源车注定会是一个趋势,自己掌握了核心的电池技术之后,将来南山汽车集团自己的整车业务发展也是可以形成一定的优势。

“如果长安MINI的年销量可以做到20万辆的话,那么直接就需要5GWH的产能。”

“再考虑预留一部分产能,以及为其他的客户考虑,我们在双庆的新工厂可以直接规划成两期。”

“第一期按照8GWH的产能来规划,然后预留同等产能的第二期工厂用地。”

“到时候建成之后,这个工厂将会是国内现阶段最大型的动力电池工厂,成为行业标杆。”

林城既然过来找曹阳汇报工作,肯定也是已经想好了一些规划的。

现在的电池厂家虽然也不少,但是普遍的产能都还是不超过1GWH。

南山电池的这个新工厂,直接就秒杀了许多电池厂家的总产能。

这给其他厂家带来的压力绝对也是非常巨大的。

同样的,这对于奠定南山电池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毕竟你技术优势是一方面,产能也要有优势才行。

要不然只是给很小众的车型供应很高端的电池,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原则上我是同意的,但是你们最好是尽快的把工厂建设的具体方案,以及今后的新项目的情况给整理一下。”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发展新一代的电池技术,确保我们的技术一直都是处于领先地位。”

“比如这一次长安MINI使用了磷酸铁锂电池,但是续航里程不是特别的高。”

“我们可以考虑一些特别的结构方案,让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里程也能大幅度的提高。”

“同样的,其他一些成本更加低廉的材料方案,也需要进行研发。”

“比如在三元锂电池方面,现在用的是电池钴含量太高了,导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如果可以进一步提升镍的用量,降低钴的用量,那样子就更加有前途了。”

曹阳将后世的一些动力电池发展路线也跟林城进行了共享。

他现在许多的精力都放在启明星航空航天那边,电池方面的一些技术突破,他想让南山电池自己去搞。

只有碰到问题了,一直搞不定的时候,他才准备自己去帮忙。

南山电池积累了这么多年的技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发体系。

现在自己又指明了大的研发方向,要取得一些突破,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

而听了曹阳的话之后,林城自然二话不说,开始安排人员去落实这些东西。

很快的,南山电池在双庆市修建一座16GWH的超大型电池工厂的新闻,就在业内传开了。

虽然16GWH是分成了两期来建设,但是这个规划也是非常吓人了。

“王总,我觉得公司也有必要推出一些廉价走量的电动车,这样子哪怕是电动车不挣钱,也能促进我们电池和电机产量的提升,从而做大集团的体量。”

吕发祥作为比亚迪电池的负责人,看到南山电池一口气要修建那么大一座新工厂的新闻的时候,立马就忍不住了。

本来比亚迪电池是走在南山电池前面的,现在已经落后了。

要是等南山电池的新工厂修建完成,大家的差距就更大了。

羊城埃安、羊城南山商用车、未来汽车、长安汽车……

南山电池走量的客户有很多。

至于不走量的,宝马、星辰汽车、通用……

那就更多了。

这种情况下,吕发祥已经不敢有要超越南山电池的想法。

他只是希望比亚迪电池能够坐稳行业内第二的位置,不要被南山电池拉的太远。

“长安MINI的热销,确实是让大家把眼光都放在了微型电动车上面去了。”

“但是这种车要做好,其实难度一点也不低啊。”

“长安汽车这一次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把微型车给搞出名堂来了。”

“那么可爱的造型,甚至还有敞篷版,直接就让大家忽略了这是一款廉价车。”

“我们如果也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肯定也是支持公司去开发类似车型的。”

“但是如果是单纯的模仿,那么不一定是很好的选择。”

“到时候竞争很是激烈,售价又那么低,哪怕是有各级补贴,最终亏损也会很大的。”

王福现在做事还是比较稳重的,不想那么激进。

比亚迪自己也是生产电池的,现在的电池成本可是比后世高多了。

1WH几毛钱的时代,还没有那么快到来。

按照现在的电池价格,哪怕是用比较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随便一块电池也要几万块钱。

而一台长安MINI的售价也就是几万块钱。

可以说是买电池送车了。

这种情况下,他觉得长安MINI就算是卖的很好,最终肯定也是很难挣钱的。

大概率也是要亏钱的。

比亚迪是上市公司,王福是很注重财务报表的。

如果生产的车型要亏钱,亏得少还好说,有宣传效果来弥补,就当是打广告了。

但是如果让走量的车型去亏损,他还没有那种决心。

一辆车就算是亏损1万块钱,如果年产10万辆的话,那就是10个亿的亏损。

关键是在王福看来,哪怕是一辆车亏损1万块钱,最终也不见得能够做到。

“或者我们稍微换一下思路,瞄准7万到10万这个级别的入门级车型的市场。”

“长安MINI是两座版本的车型,很多人应该还是比较介意的。”

“如果我们能够正常生产一台五座版本的电动车,哪怕是价格比长安MINI贵了一些,我觉得也还是有市场的。”

“到时候我们也可以走可爱风格,吸引一些年轻人购买。”

吕发祥换了一个思路,跟王福提出来一个新的方案。

这个提案,王福倒是多了几分兴趣。

“你跟销售部那边一起商量一下,看看具体怎么搞。”

“如果大家都觉得不错的话,也不是不行的。”

有了王福这个指示,吕发祥立马就行动了起来。

……

电动车最核心的零件就是三电零件了。

南山电池那边,林城已经专门安排相关的产能扩张和新技术研发,南山汽车零部件这边的电机,自然也不能落后。

“戴总,目前我们的电机都是三合一的产品,在行业内也算是比较先进了。”

“但是很快的,其他各个电机厂家也都陆续推出来了类似的电机三合一产品,我们得考虑进一步的把这个零件的技术给拔高一个层次才行。”

虽然曹阳不会亲自去带着大家搞电机新技术的研发,但是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却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子可以大大的加快南山汽车零部件这边发展电机技术的水平和速度。

搞技术的人都知道,没有研究的方向才是最可怕的。

毕竟选择比努力重要这个话,不仅仅对于人生是如此,对于技术发展也是如此。

就比如现在的平板电视,东瀛那边有些企业选择了等离子作为发展方向,最终你的技术就算是非常的好,也注定是没有市场的。

新能源车也就是这几年才发展的比较快,相关零件的技术迭代也是会比较快。

这个时候哪怕是伱现在有技术优势,如果后面发展方向错了,那是很快就会落后的。

曹阳自然不能看着南山汽车零部件的技术落后于同行。

靠技术拿单的口号可是不能丢掉。

“电机六合一?”

戴汉彪大吃一惊,现在才是电机三合一,在他看来先搞电机四合一才是比较合适的。

一步一步来,最终才是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

现在直接搞电机六合一,他是有点担心的。

“没错,我们现在的三合一是把电机、减速器和电机控制器组合在一起,起到减小整体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目的。”

“下一步我们把DC/DC、充电机和配电盒也组合在一起,这样子可以进一步的缩小体积,降低重量和成本。”

“甚至将来我们还可以把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DC/DC、充电机、配电盒、电池管理器、整车控制器都组合在一起,成为八合一电机。”

曹阳直接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这个时候去讨论和争执都是没有意义的,直接把最终的答案告诉戴汉彪,让他安排人去研究就是了。

相对来说,这种技术方案更多的是一种升级,没有什么核心的瓶颈技术问题。

只要肯花时间去研究,肯定是可以搞定的。

戴汉彪自然也是可以从曹阳的语气当中感受到他的态度。

再说了,曹阳过去在技术领域神乎其神的指示,他也不是第一次见识了。

所以惊讶归惊讶,他倒是没有再犹豫,直接表示自己会立马安排。

争取在两年后的新车型上开始正式的搭载这种新的电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