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赵光义是蠢猪(2 / 2)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大宋每年的军费高达四五千万贯,其中大头由各地厢军、禁军和乡军占据,边军的开支则只有一千多万贯。

因为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使得失地流民极多,造反起义者如过江之鲫。

为了安抚造反军,朝廷就只能招安,养着他们。

甚至不仅是养着这些流民,目前军中登记造册的军队人数就已经超过了一百二十万,禁军八十万,厢军四十多万。

但其中将领吃空饷的不计其数,朝廷不仅要养着那些流民,还要养着那些吃空饷的权贵。

所以导致军费高昂得不像话。

为解决军费开支的问题,宋朝朝廷一直在想办法开源节流,坐茶法就是其中一条。

天圣元年,朝廷采纳李谘的建议,采用见钱法应对虚估的问题。

新法实行仅一年,京师榷货务的收入增加了104余万贯,边地马草增加了1169万围,军粮增加了213万余石。

而茶、香和东南缗钱的支出反减少了171万缗,总计所增加的收入和省减的支出共为650余万贯。

可以说这是个利国利民的好法子。

可惜因为损害了茶商以及大量贪赃枉法的官吏利益,导致反对声音太大,最终不得不取消。

现在眼看西北边境又要开战,朝廷开支怕承受不住,准备重启茶法。

但重启茶法就意味着朝野上下又是反对声音无数,就连赵祯也得掂量掂量那些大茶商给予的压力,这令他很是犯难。

蔡齐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官家,见钱法从长远来看确实是个好办法,但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此法一下子会令国库空虚,三司那边同样反对声音不绝。”

赵祯叹息道:“唉,难道就不能行了吗?赵元昊叛乱已成定居,西北又将起战火,边军如此消耗,国库还能维持得下去吗?”

“这茶法同样因三冗之害,国库空虚,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加在一起所致。”

王曾说道:“现在大宋就好像一个身患重病的病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想一计猛药治好是不可能跟的事情,只能一步一步缓图。”

“陛下,遇事不决问问赵骏?”

晏殊提出意见。

“赵骏?”

赵祯揶揄道:“他能有什么好主意?”

“问问也不是坏事。”

吕夷简也赞同。

“那好。”

赵祯起身道:“去后园吧。”

众人就往后园去。

这个时候赵骏已经给学生们上完了第一堂课。

正经语文数学之类没教,科学科普倒是教了不少。

但这也是赵骏乐见其成的事情。

因为培养学生们的科学史观,有助于他们对数理化的理解。

山村学生们最重要的是考出去,如果不能让他们对外面广阔的世界充满渴望,那么死读书效果其实不大。

当赵祯他们来的时候,范仲淹已经把人都带走了。

孩子们这段时间不能回家,只能待在后苑,在赵骏眼睛没有恢复之前,每天都过来上课,不管赵骏教什么,反正他们不会吃亏。

“赵老师,这堂课教得很好啊。”

晏殊进去之后,就先恭维说道:“家长们都赞不绝口,虽然他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都觉得你说的很好。”

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

赵骏哭笑不得,只好说道:“家长们满意就好,我现在眼睛还没复明,不好教正课,以后给孩子们每天上两三堂知识课吧,我感觉最近天气好像好了不少,能不能让我出去走走?”

晏殊回过头看了眼赵祯,赵祯就点点头,前些天天天下雨还能找借口不让赵骏出门,最近几天天气晴朗了,再找理由肯定不好。

得到赵祯的首肯,晏殊就说道:“那好,待会咱们先吃点东西,然后我带你在村子里走走。”

“太好了,多谢拉日叔。”

赵骏高兴不已,然后又说道:“对了,今天笑话还没讲,拉日叔想听吗?”

“听。”

晏殊说道。

“高粱河之战后一男子在汴京大骂:“赵光义是蠢猪!”,很快他就被刑部、大理寺、开封府三堂会审,将他判处监禁二十二年,其中两年是侮辱了当今圣上,二十年是泄露了大宋最高机密。”

赵骏一席话语说完,全场已是鸦雀无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