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3)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大王,天冷了。”

近臣野利旺荣过来劝道:“回宫里先歇息歇息吧。”

上午狩猎也乏了,不过李元昊却也不累,便笑道:“无妨,去把他们都叫来,商讨一下过西关的事情。”

“是。”

野利旺荣就应了下来,便去叫人。

西关便是连接河西走廊与河湟走廊之间的通道,大概位置在西夏宣化府,也就是后世张掖市以西,肃南裕固自治县一带。

因为早年西夏断绝了丝绸之路,所以西域商人就改道不走河西走廊,而是选择了河湟走廊与宋朝交流。

虽然如今西夏开放边境,欢迎西域商人。可宋朝对河湟谷地扶持力度更大,导致西域商人还是有不少会选择这边,让唃厮啰赚得盆满钵满。

李元昊早就想吞并唃厮啰,然而走兰州进攻行不通,那边又是宋国与唃厮啰青塘政权的交界处,一旦他从这里出兵,势必会让大宋也出兵驰援,让他难以招架。

因此李元昊又生出奸计,就是走西关过祁连山,横插进日月山西北的湟源地区,攻下栖息在这里的草头达靼,随后从河湟谷地的背面突袭青塘。

这个计谋不可谓不毒辣,即便没有成功,至少也能断了河湟走廊,逼着西域商人改走河西走廊,让青塘的经济陷入停滞乃至崩溃。

但问题也很明显。

那就是不管是青藏高原还是周边的祁连山脉,河湟谷地的落差达到了两千米以上。

也就是说,西夏如果想完成这样的壮举,需要翻阅祁连山先攻打处于后世青海第二大湖哈拉湖附近的草头达靼部落,才能绕后突袭到河湟谷地去。

因此无论是后勤补给还是作战难度都非常大,想要达成这样的条件并不容易。

不过事在人为。

李元昊觉得就算是没有消灭唃厮啰,先把后方的河湟走廊入口攥在手里也挺好。

当下他回到殿内,等待诸多大臣过来。

过了大概一刻钟的时间,亲信们基本都到场,场间野利遇乞、野利旺荣、杨素、嵬名从顺、房当丘斛、费听沽细、以及弟弟委哥宁令等人过来。

历史上这个时期李元昊已经杀了野利兄弟,霸占了野利遇乞的妻子没藏氏,并提拔没藏氏的兄长没藏讹庞为国相。

而且就在明年,也就是公元1048年的时候,便被嫡长子宁令哥入宫行刺而死。

自此没藏讹庞权倾朝野,把持西夏朝政。

但如今因为他屡战屡败,大宋那边也没有施展反间计借李元昊之手除掉野利兄弟,导致他们依旧还在,没藏讹庞自然也没有登上历史舞台,自然也不会唆使宁令哥刺杀。

所以眼下李元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在他的位上,很有可能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西夏帝国。

现在他就在为这个帝国做打算。

众人来后,李元昊便坐在椅子上环视众人道:“我大夏要想强盛,势必就不能只偏安一隅。西域太远,也荒凉。北方是辽人土地,东南是宋人国土,唯有西南的青塘,才是我们要攻取的地方。”

杨素明白李元昊经过几年休养生息,又已经开始对青塘做图谋,若是张元在的时候,一定会对李元昊的这个举动欢欣鼓舞。

因为一旦青塘和大宋已经有了攻守同盟,一旦双方开战,大宋就会下场。而西夏又和辽国勾肩搭背,西夏与大宋开战,辽国也会马上展开攻势,这是张元最想看到的盛世。

可惜张元现在坟头草怕是都三尺高了。

虽然杨素并非宋国那边叛投过来的汉人,而是甘肃本地汉人,但同为汉人他还是为张元感到惋惜。

想到这里,杨素说道:“青塘现在确实是我们唯一可以攻打的地方,可一旦进攻青塘的话,宋国一定会出兵,恐怕打下来不太容易啊。”

李元昊笑道:“孤自然不想直接与宋国交战,因而孤决定出兵西关。”

西关?

众人颇为惊讶。

野利兄弟早就知道他的想法,便没有说话。

委哥宁令是李元昊的弟弟,就说道:“大兄,走西关会不会太危险了一些?”

“那也没有办法,何况那些西域商人能跨越河湟谷地,孤不能吗?”

李元昊反问。

“额”

委哥宁令想了想就道:“就怕粮草跟不上。”

这话比较委婉。

西域商人跟他们可不同,西域商人走河湟走廊并不是走甘肃,而是走肃北的龙勒、海西一带。

也就是走后世党河流域,顺着河水抵达哈拉湖附近,抵达西海吐谷浑伏俟城。

这里就是后世青海天峻县一带,如今正处于唃厮啰政权辖区。

所以西域商人其实不像西夏人一样要翻山越岭,虽然路程比较长,可沿途都有河水补给,食物方面还能找当地草头鞑靼、黄头回纥换取。

而他们呢?

祁连山海拔比较高,天气也寒冷,周围部落较少。有的时候他们翻过一座山,爬了四五百丈,山低却有七八百丈,折磨死人。

粮草补给方面纯靠人马拉动,损耗非常大。关键在于火炮也不好运输,让人很是担忧。

不过显然李元昊并没有听进去。

或者说他明白这些道理,只是现在他也没有别的办法。

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可西域那边太远了,以西夏的国力还没法把势力扩张到那边。

辽国和大宋又谁都惹不起。

唯有青塘近在咫尺不说,还是膏腴之地,自然引得他垂涎三尺。

“粮草方面无需担忧,到地方想办法劫掠,实在不行让士兵背上干粮,后方会有车马跟上。”

李元昊沉声道:“我大夏积攒数年,粮草充足,就不信翻不过天山。”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