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2 / 3)

作品:《楚王朱桢是什么小说

朱桢就压根没想过这茬。人啊,贵有自知之明。

他可看过好几个版本的靖难影视剧。不管怎么编剧怎么编,无一例外,大侄子都是飞龙骑脸怎么输的局面。

四哥能在必输无疑的劣势下极限翻盘、丝血反杀,打出‘happyforever’的结局来,只能说是强无敌加位面之子。

自己小鼻子小眼小模样,完全就是个普通人,怎么去跟气运加身的永乐大帝斗?还是抱紧四哥的大腿来的容易些。将来子孙也能跟着享福,还不是美滋滋?

这就是他最初的想法。

所以学习什么的,根本无所谓好吗?老子已经是亲王了,学得再好,最多也就是个……有文化的亲王。

难道你不知道痛苦来源于知识吗?无知也是一种幸福吗?

做一个无知的亲王,绝对比一个有文化的亲王,要幸福的多。

~~

可是四哥之外,还有一个亦兄亦父的大哥,让他很难没心没肺下去啊。

大哥是最好的太子,最好的大哥。可惜不知道,他是不是最好的皇帝……

如果能设法避免大哥英年早逝,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至少不会有瓦剌留学生上位,也就能避免土木堡之变了。

而且父皇晚年,也不会因为担心不成器的皇孙而大开杀戒,使大明菁英毁于一旦。

退一万步说,大哥就算要削藩,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手段肯定也更高明。断不会像大侄子那样,逼得亲叔叔自焚,把江山都搞丢。

那样四哥也能快快乐乐当一辈子征北大将军,不用再走一遍父皇的血腥之路了……

这个未曾出现过的新结局,看上去是那样的美好,让朱桢忍不住蠢蠢欲动。

虽然他知道想要改变历史,肯定很难很难,而且很可能会出现辛苦半生,结果不过是螳臂当车的结局。

但随着他跟哥哥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就越按捺不住,想试一试的冲动。

~~

让朱桢最终下定决心的,是一个孩子的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