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襄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82章 福兮祸之所依(1 / 2)

作品:《红楼襄王

杨清音才夸了好名字,紧接着就说道:“太祖第六子楚王,就名一个‘桢’字,皇孙此名……”

朱咸铭当即答道:“帝王之名才需避讳,一个绝嗣国除的楚王,难不成还想霸占‘桢’字?”

皇帝给出的理由很充分,杨清音也无话可说,于是答道:“你意已决,那就如此安排吧!”

帝后二人议定,这件事就算定了,全程朱景洪夫妻没有参与。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帝后二人遣使前往襄王府,带了些基本赏赐前往慰问。

至于正式的封赏,还得等宝钗恢复几日,至少能下地走路时再进行。

可他终究年龄大了,如今精力比不得过往,所以这件事就往后推了推,其本人去了坤宁宫用膳。

好不容易送走传旨钦差,宝钗返回同心殿之后,便先召集了内宅一众女子议事。

说到这里,元春笑言道:“倒是你说……十三弟是惹是生非,这话我可不愿苟同!”

好事接踵而来,府里上下都很高兴,唯独宝钗是强颜欢笑。

而她接下来又召集了王府总管和女官,语气严厉态度坚决要求,阖府上下务必要低调行事。

“你看看……又说这见外的话,他们兄弟之间本是相互扶持,何须说什么包涵之类的话!”

敲定了这件事,宝钗又关心了英莲几句,然后就让几个女人散了。

姐妹情深,演得多了也发腻,宝钗二人聊了一阵子,就把话题转到了“八卦”上去。

皇帝额外加恩,不可避免会将襄王府推到风口浪尖,这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朱景洪不在家,宝钗在王妃便有生杀予夺之权,此番如此严厉训示王府诸事,到场的总管和女官们都不敢怠慢,个个都在心里为自己敲响了警钟。

想到最后,朱咸铭又摇了摇头,而后低声念道:“翰林院那些人自以为是,让他们润色老十三得他们耻笑,还是送去司礼监吧……”

再过几个月,就到了正统十四年,朱云笙将满十五岁,确实到了成婚的年纪。

那么如何掀起新的风浪?

想到这个问题,宝钗露出了一缕笑容,她其实还有一张底牌没用。

但反过来说,越缺什么才越重视什么。

“姐姐以为我是客气,但妹妹想说的是,姐姐既贵为太子妃,为天下妇人之楷模……便万不可轻视纲常!”

所以现在的太子,本质上扮演的是内阁大臣的角色,而且还是权力最小的那一个。

朱景洪关于阅兵的计划,朱咸铭已经提前知道了,但他不确定最后产生的效果。

如今朱景洪立了功,替皇帝省了一大笔银子,后者自是看他千好万好,眼下便不吝惜夸赞之言。

当事人现身说法,作为阅兵奏报的补充说明,便让辽东的情况变得更立体了。

这里面需要权衡考量的因素实在太多,也就导致了这对正在“交心”的姐妹,实则进行着更高纬度的勾心斗角。

本来依朱咸铭的安排,他是要尽快吃了午饭,然后看地图并推演西北战局。

吩咐外这些事,让所有人退下之后,宝钗独坐窗前凝神深思。

所以其实朱咸铭已打定主意,入宫阅兵不能实现目的,他将调配大军讨伐朝鲜,摁死李氏实现杀鸡儆猴的目标。

“再过两天,九月初一……大朝会时,正好公布此事!”

“朱慕桢……”宝钗低声念着孩子名字。

忠诚忠诚再忠诚……襄王府是忠诚于东宫。

“太子有命,我等自当效力,唯愿日后……太子殿下多包涵老十三,原谅他那些莽撞之举!”

而九月初二的上午,皇帝的第二份旨意送到襄王府,这次则是为赏赐朱景洪安邦定国之功。

“这小子……字也写得周正了!”

作为姨表姐妹和嫂子,元春与宝钗的关系很近,至少表面上来看是如此。

“推己及人刚才不免多说了几句,还请姐姐不要怪罪!”

“这是什么话,如今最难听到真话,忠言逆耳……姐姐可不是鸡肠鼠肚之人!”

“他是個有本事的人,有安邦定国之能,不过行事随心所欲一些罢了!”

“听明白了!”众女皆答道。

人在庙堂,不甘平庸,许多事就身不由己了!

正当宝钗想着这些,突然偏殿传来孩子哭闹声,任凭侍女如何安抚都不见效。

辽东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得辽东顺服之事,在朱咸铭看来就非常合适。

“要下旨申饬朝鲜申饬,还要给予赏赐以示恩典,对老十三也要重赏!”

“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的……就尽管开口!”

尤其旨意中评价朱景洪“安邦定国”,尤其让宝钗感到心惊。

宁国府贾蓉,胁迫继母乱伦,这件事如果捅出来……朝野视线都会转移到宁国府,然后牵连贾家最后连上东宫。

且说襄王府这边,宫里的人赶到时宝钗已经醒来,其神色间仍带有疲惫。

元春起身靠近宝钗,将其拉回了椅子上坐下。

“伱要再这么说……我可就要不高兴了!”

“你这话可就见外了……”

这份请安奏本,也该在大朝会拿出来……只是言语太过浅陋,得送去翰林院让人润色!”

她这王妃的位置,绝对不比朱景洪轻松。

明明生了襄王嫡长子,明明朱景洪在北方立功,宝钗却把姿态放到了最低,说是卑躬屈膝也不为过了。

最不利的情况宝钗已经想象到,所以她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度过难关……对此她已有打算。

元春神色随和,谈笑之间尽显雍容,不愧是礼绝外命妇的太子妃。

司礼监的秉笔和随堂太监们,其文化水平不比翰林们差太多,让这些人来润笔效果好也可靠。

真的是不得不佩服宝钗,即便在刚生孩子这两天,她都没忘了跟元春演戏。

一边抚育儿子,一边牵挂丈夫,一边还得应付宫里的人,此时离她生下孩子不到一个时辰。

自己宝贝女儿的婚事,朱咸铭自是无比重视,所以才要认真筹备谋划。

对此,朱景洪则是一无所知,此刻还想方设法为老爹省钱。

看着端起茶杯的元春,宝钗接着说道:“姐姐说咱们两家亲如一家,那是姐姐看得起我们……然妹妹却不敢僭越!”

财富,地位,权力,名望……

“往后太子……还要多依仗十三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