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华彩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九十七章 娘(1 / 4)

作品:《红楼华彩

李惟俭一身绯袍,顾盼之际神采飞扬,面上略略噙了笑意,朝着四下拱手道:“本官便是李惟俭,见过诸位贤达。料想众士绅必定不知何为水泥,这水泥实乃实学造物,却是一句、两句说不清楚。

本官只说一事,西山水泥务业已与苏州府定下契约,待开办之后,先行为苏州府提供水泥两亿斤,值银九万两。”

下头哄然炸开!

好家伙,这西山水泥务还没办的就得了合同。如此看来,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啊。

就听那庄有恭又道:“不错,这两亿斤只是先期用量。后续本府与水泥务定下文契,所产水泥优先供应我苏州府,以造福乡梓。”

下人有人忍不住问道:“府尊,老朽敢问一句,这采买水泥的银钱从何处来?”

庄有恭笑道:“放翁问得好。本府以河道左近滩涂、盐碱地做抵押,自内府借贷银钱,用以采买水泥,雇请百姓。待河道整饬,那滩涂、盐碱地自是成了一等一的圩田,到时计算价钱,发卖出去部分,说不得本府还会剩下不少。”

下头顿时嗡嗡声一片,那庄有恭道:“还请诸位贤达四下告知,本府……乃至整个浙江,早已将荒滩、盐碱、水泽等地尽数统计,若有人趁此之际圈占,那可就莫怪本官不客气了。”

那放翁随口道:“府尊说的是,若果有这般没起子的小人,不消府尊动手,我等士绅定要让此人身败名裂。”

下头的交头接耳的议论声就不曾停过。圩田啊,不拘是河田还是湖田,那可都是一等一的好田。江南地价腾贵,上等的水田十二两,那滩涂才几个银子?百亩都未必能卖上十两。

这整饬河道看似劳民伤财,可所得圩田尽数为官府所有,到时候转手一卖,那可就是金山银海啊!

莫说是滩涂、盐碱之地,便是那昆山,地价只怕也要飞涨!

只是众人心下都有疑惑,整饬河道是好,可靡费的银两抵得上圩田所得?

不用李惟俭回答此问,有人便道:“那可是李财神!最善点石成金之术。想那京师水务,所凭借的不过是打井之术,这能值几个银子?又哪里比得上水泥?”

顾万中在下头敲边鼓,说道:“在下曾问过李郎中,郎中曾言,这水泥混合砂石浇筑了,不数日便坚如磐石,不惧雨水冲刷,且价钱低廉。算算千斤才值银四钱五分,这可比开山凿石便宜多了。”

楼梯上的李惟俭也不说话,与庄有恭对视一眼,二人随即行将下来,到得主桌落座,优哉游哉喝起了茶水。

过得好半晌,终于有人忍不住道:“李郎中,您可还没说这水泥务的股子怎么个说法呢。”

李惟俭放下茶盏朗声道:“比照京师水务旧例,总股本三千万两,内府与苏州府总计占据六成,余下四成公开募股……嗯,先到先得。”

下头为之一静,顾万中清了清嗓子,只道他这个托该登场了。可还不等他起身呢,角落里便蹿出个身形来,叫嚷道:“吴县朱敏修见过李郎中,在下现在便能认购三十万股!”

顾万中眨眨眼,紧忙起身道:“我顾家认购二十万股!”

得月楼霎时间成了菜市场,有老者轻飘飘砸下二百万银钱,有公子哥豪掷百万眼睛都不眨一下。

坐着的巡抚王澍焕都快哭了,前年太湖泛滥,为治水患,巡抚大人四下走访求告,不过凑了十几万银钱用于赈灾。如今倒好,几十、上百万的银子,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砸将过来,略略点算,这会子起码凑了六、七百万了!

这还是李惟俭有意排斥了扬州盐商,倘若放开禁制,四成股子作价一千二百万两,只怕顷刻间便会兜售一空。

真真儿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年前朝廷商议江南改稻为桑,便有风言风语,说朝廷有意加重江南税赋。巡抚王澍焕只道是无稽之谈,如今看来,这江南士绅一个个脑满肠肥,分明就是税少了!

不过这有与他何干?做过这一任,总要迁转,待新党巡抚接任,到时候有这些士绅好果子吃!

群情鼎沸,不少吵着现在就要认缴,生怕过了今日李惟俭就会反悔。

眼见如此,庄有恭紧忙打发小吏搬来桌案,当场签下意向文书。其后大宴群闲自是不提。

汇聚而来的士绅哪个是为了酒宴?得月楼挤挤擦擦,实在安排不下。不少人便凑过来与李惟俭攀谈一番,旋即打道回府。左右签了认购文书,又与李惟俭混了个脸熟,不怕其事后不认账。

这一日,便是李惟俭再矜持,也架不住四下劝酒。你一杯、我一盏的,喝到后来人事不知。庄有恭眼见如此,又见天色已晚,干脆便将李惟俭安置在了城中驿馆。

转过天来,一众士绅寻了苏州府衙门认缴银钱,李惟俭则揉着太阳穴回返蟠香寺。只略略休息,便带着一众人等登上了西山岛。

资金要不了多少日便能到位,余下的便是招募人手,订购机器,以及发六百里加急,请忠勇王赶忙派个主事、郎中来打理此事。

却说这股子不过三日里便认缴了三百万两有奇,李惟俭拟定了一份拆借协议,当场借了一百万银子给庄有恭。庄有恭立马将欠下的银钱补发了,总算是将一场祸端消弭于无形。

李惟俭得了银钱,自是大肆招募流民,一则用于西山岛生产,二则用于整饬河道。

江南民间富庶,可也有穷的地方,就比如昆山。李惟俭扫听了才知,敢情此时的昆山外号叫花昆山。

为何这般说?实在是因着昆山低洼,但凡发水,周遭苏松还不曾如何,昆山一准儿被淹没。

昆山境内,湖泊、河流就占了两成,大闸蟹便产自此处,只是这会子还不出名。每年六月到九月,整个昆山起码有大半淹没在泽国里。如此,粮食只能种一季,桑、棉根本就没法儿种,昆山百姓便只能跑到周遭苏、松为人家做工。

前明时昆曲为何得以大行天下?盖因昆山百姓活不下去,只得跑出去唱戏为声,当时称为南戏昆腔。直到此时,才逐渐演变成了昆曲。

想招募劳工?去昆山就对了。这地方剩下的百姓并非不想出去,而是出去了也寻不到工去做。这还亏着上海县开埠,否则昆山百姓过得更难。

只七八日光景,苏州府下发公文,昆山县令亲自招募,待听闻月薪一两包三餐,且壮男、壮女都要,昆山百姓顿时拖家带口朝着西山岛汇聚。

李惟俭仔细计算过,这水泥务用个三千人顶天了,余下人等,尽数发给苏州府用于修塘。

待到四月下,第二批机器送到,西山岛上水泥产量骤增,随即逐渐稳定在每日十六、七万斤上下。

李惟俭换算一番,好似每日产量还不足二百吨,顿时哭笑不得。这产量连后世的小水泥厂都比不过,就这还发动了足足三千人。

如今要想增产,可不是增加人手就能成的,须得造个真真正正的水泥厂。于是乎李惟俭每日早出晚归,一连十余日盯在岛上,将水泥生产各个步骤分割开来,找出能用机械增效的,设计机械图样,待尽数设计过了,紧忙六百里加紧送往京师。

与此同时,那水泥务四成股子尽数发卖,一千两百万两银子径直将苏州府库房堆满,莫说是庄有恭心下不安,便是巡抚都睡不安稳,紧忙派了标营看护。

已是四月下,水泥务走上正轨,所产水泥不能久存,须得尽快用了。庄有恭又与李惟俭签了第二份借款协议,拆借了八十万两银钱,用于修葺太湖北岸石塘,以及各处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