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必须改成雨天3.7k,求月票)(1 / 2)

作品:《1990:从鲍家街开始

被拦住之后,周彦诧异地看着拦他的人。

这个男人三十来岁,个子不高,有点瘦,也有点黑,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人看起来挺精神的。

男人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右胸口袋别着的三支钢笔。

经常有人会把钢笔别在衣服口袋上,但一次别三根的周彦还是第一次见到。

周彦并没有纠结“老师”这个称呼,只是点头,“嗯,我是周彦,请问你是?”

华扬露出笑容,将手伸到了周彦面前,“你好,我是华扬。”

周彦没想到是《燕京文学》的编辑找来了,他跟华扬握了握手,“您好,华编辑。”

这会儿学生刚散,都在从门口出来,周彦就引着华扬往外走。

到了人少的地方,周彦问道,“华编辑您怎么找到这儿来?”

“我先找到你宿舍,然后你室友带我来的,之后他就走了。”

周彦点点头,随即笑道,“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今天社里面不是很忙,我又想着你这边不远,就过来看看。”

其实华扬一直在等周彦去社里面找他,因为之前他在信里面跟周彦提出过邀请。

只不过周彦见不用改稿子了,觉得没有去的必要,加上最近他自己事情也比较多,就没过去。

周彦说起了场面话,“应该是我去贵社拜访您的,只不过最近学校事情比较多,一直抽不出空来。”

“能理解,刚开学这一两个月,老师是最忙的,不过我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就当老师了。”

周彦笑道,“华编辑您误会了,我还是学生,只不过我们老师临时有点事情,我帮他讲了一会儿。”

这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华扬更加惊讶了。

什么学生,没事跑到讲台上帮老师代课?

而且华扬刚才在外面也听了一会儿,周彦的“台风”很正,像是个挺有经验的教师,所以他刚才也没多想,直接判定周彦是老师。

就这么一会儿,周彦在华扬心中的印象来来回回不断发生变化,让华扬感觉,即便周彦这个人站在面前,都有点不太立体。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后来华扬才跟周彦聊到正事。

“最近有新作么?”

周彦笑了笑,原来华扬过来是要约稿了。

不过最近他都没有写小说。

去年夏天他之所以会投那么多稿子,是因为当时他在剧组也没什么事情,就想着写点东西赚赚稿费。

但是后来发现,过稿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而且稿费少,发的又慢,很难满足他赚钱的需求。

倒是配乐这边让他挣了点钱,且他又对电影产生了兴趣,所以重心就转移到电影及配乐这边,写小说的事情被他放了下来。

之前投出的小说,有的退回来还放在他抽屉里面,还有些迟迟没有见到退稿。

华扬既然来了,周彦也不好让他空手而亏,便点头道,“倒是有一篇。”

“是么?稿子已经出来了么?考虑过投给我们《燕京文学》么?”华扬迫不及待地问道。

“稿子在我宿舍,要不您拿去看看,如果可以的话,就给你们。”

听到稿子就在宿舍,华扬急得差点去抓周彦的胳膊,“那我们现在就去拿稿子。”

周彦见他这么急,便笑着说,“我现在带你去。”

……

到了宿舍,周彦在抽屉里面翻了起来。

华扬看到抽屉里面的一堆稿纸,忍不住问道,“这些都是你的作品么?”

“好多都是废稿。”

周彦随口说了一句,随后终于从里面找了一叠稿子出来。

华扬又看了眼抽屉里面,他不太相信这里面装的是废稿,那些稿子都码的整整齐齐,而且上面的字也很工整,甚至有些稿子就装在信封里面。

再说了,谁会把好稿子掺到废稿里面?

周彦把抽出来的那叠稿子递到华扬手里,“前段时间写的一部短篇。”

拿到稿子之后,华扬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眼镜盒,又从里面将眼镜取出来戴上。

周彦看他一副要当场看稿的架势,便从旁边拖了张椅子给他。

华扬没有客气,直接坐下去,然后拿着稿子看了起来。

这篇小说不长,总共就十八页稿纸,按每页三百来字算,也就六千字左右。

编辑看手稿的速度,取决于作者字迹工整与否。

周彦的字跟书法沾不上边,但非常工整,一目了然。

对华扬这样每天都在审稿的编辑来说,看完这样字迹工整的六千字稿子,用不了几分钟。

这部小说叫《清水里的刀子》,主要围绕当地民众信仰展开的。

一户人家,老头死了妻子。

在当地民众的信仰里面,人一死,就有一个罪人的身份,所以活人要举行一些搭救亡人的仪式。

搭救仪式中,献一颗红枣跟宰一头骆驼原本是一样的,但是世俗中的人们认为,献出的东西越贵重,搭救的效用就越好。

老人的主张是点一根香,烙两张饼就行,儿子却坚持要将家里面的牛给杀了,因为儿子认为,母亲活着的时候没有活好,死了,不能让人看不起。

这篇小说有意淡化了情节,刻意强化了细节描写,故事的走向,更多地被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拉扯。

小说里面一直在说要杀牛,但是最终并没有重点描写杀牛这件事,到了杀牛那天,老人离开家,到了日落再回来,那时候老人只看到一个硕大的牛头在院子里面放着。

华扬将仔细地将稿子叠好、抚平,尽量让自己的动作小一点。

周彦看到华扬的动作,知道华扬已经被这篇小说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