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阿敏的困局(1 / 2)

作品:《大明:从辽东将门开始

崇祯三年正月二十二日。

抚宁以北四十里,界岭关。

一大早,急促的锣声猝然响彻全城。

守将登城远眺,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远处的地平线上,赫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鲜艳旗帜,个个都是迎风招展,最中央一杆黄龙大纛,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在旗纛之下,是推着盾车的无数后金军马队。

“呜呜呜——”

号角声急促的响起,潮水一般的后金军推着盾车,向界岭关发起冲锋。

守将目眦欲裂,也知道根本不可能守得住。

他眼珠乱转,思来想去,竟是扔下佩刀,跳下城墙,一转眼不见了人影。

东奴势大,主将先逃,界岭关内的数千守军也都是军心涣散,刀枪落地之声不绝于耳,许多人更是争相脱下甲胄,逃入民房中避难。

在这样的情势下,后金军几乎没有遭到任何阻拦,便再一次突破了边墙。

不到两炷香的功夫,界岭关失陷。

皇太极站在界岭关城上,绵延成几个长线的后金大军,正护送着关内抢掠来的粮食、牛羊等物,源源不断通过界岭关进入蒙古。

运送粮食物资的车队、马队,一眼望去,蜿蜒如同数条巨蟒,一直延绵到了天边。

地平线的那一头,也是烟尘滚滚,第二批运送物资的人马正源源不断,从畿辅各处奉命归来。

皇太极微微侧身,目光微动,但并未多说什么。

在他身后的界岭关内,后金军士卒正四处劫掠,城内居民的惨叫声与后金军的大笑声夹杂在一起,但这都未能使得他的神情有任何波动。

皇太极缓缓取下头盔,露出如鹰一般的眼眸,口中轻吐出几个字。

“本汗迟早会再回来的。”

......

数日后,永平府城,守备官邸。

阿敏自然不知道如今战事已经今非昔比,皇太极在与孙承宗的辽军主力互相试探一番,发觉昌黎已经无法攻取,便立即向北急行军,在正月二十二日突破界岭关。

界岭关的明军守将弃城而逃,不知所踪,余部数千守军,要么战死,要么便是在关城上当场剃发降奴。

后金军的其余各旗主力,都是在皇太极的安排下,分为三重,在正月底由蒙古转道返回国内。

但很奇怪,阿敏的本部镶蓝旗不在任何一重撤退的序列中,他接到的命令与其他人截然相反,是死守永平、遵化、迁安三城。

按照皇太极在谕令中的说法,是他回国以后会派遣援军驰援,要以这三城作为跳板,占据界岭关,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也好对关宁锦形成夹击之势。

阿敏自从接到这份命令起,就在琢磨皇太极到底是要干什么。

对于这道谕令,阿敏越想越是心惊肉跳,觉得皇太极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畿辅之内的战况已经趋于明显,就算是不懂兵事的人看了,也知道这个时候留在关内死守,绝对是找死的行为。

可皇太极偏偏就视若无睹,他自己带着主力和物资跑了,临走留下一句话,叫他阿敏死守三城。

阿敏不是傻子,他虽然不知道皇太极到底要干什么,却知道,眼下这种情况,永平是绝对待不了的。

这几天,阿敏坐立难安,一直在琢磨怎么回去。

但问题是,皇太极的这道谕令,是通过诸贝勒大臣商议共同决定的。

这个时候撤回去,就是不战而逃的罪名,够喝一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