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323 整编,练兵!(1 / 3)

作品:《大清话事人

九江城郊。

总指挥黄肆和副总指挥李小五,站在滕王阁顶层。

拉开千里镜俯瞰底下火热的练兵场景。

按照陛下的最新指示,第4军团以营为单位,全副武装的进行阵型队列切换。

湖畔,

1位营指挥高举佩剑,旗手紧跟其后。

“变阵,空心方阵。”

队长们瞬间忙碌的像陀螺,指挥士兵们排成了8丈乘以8丈的空心方阵,每一面有3层。

第一排高举上刺刀的火枪朝外。后2排则是轮流射击,装填,提供压制火力。

整个方阵好似一个刺猬!

中间是军官,旗手,火炮(如果有的话)。

参谋本部的册子里,特意注明:

空心方阵是燧发枪兵对付骑兵的最佳组织方式,但不能对付敌方步兵和炮兵,否则必败。

……

几十名骑兵在方阵外侧兜圈子,模拟八旗马队。

黄肆突然开口道:

“我明白了。空心方阵没有后方,没有侧翼,而且士兵出于本能会往后缩。这方阵就会越来越小。”

李小五也接话:

“一旦在平原地带遭遇骑兵,此方阵切换娴熟,1个军团就可以独立作战了。”

黄肆点点头,还是很冷静的说道:

“理论上是可以的。可实际上难度不小。非得是精锐百战老兵,才能玩的转。”

实际上,

他还漏了一点,还需要一些文化。

第4军团演练空心方阵上手速度是最快的。其余军团皆慢一些。

哪怕是最精锐的近卫军团刚开始也颇为头疼。原因很简单,军官很多是大老粗,自己理解都头疼。

从上到下,理解的一头雾水。

……

除了空心方阵,还有线列阵。

6排火枪兵肩扛燧发枪,队列不那么紧密的快步前进,模拟进入战场。

然后,

军官一声呐喊,后排士兵迅速插进第一排士兵填补空隙,形成3排人挨人的线列阵。正面宽度30余丈。

“第1排,蹲下。”

“第2排,站立。第3排,从第2排的肩膀间隙射击。”

随着军官的一道道命令,士兵们好似严密的螺丝钉,摆出了颇具战场美学的阵型。

没有开枪!

只有击锤落下发出清脆的声音。

参谋本部已经多次建议,严格控制训练用弹药量。

如今吴国拥有5个上过战场的军团,外加1個新组建的第5军团,补充新兵后,已接近6万条枪。

若是每次训练都放上两三枪,消耗的火药就是一座小山。

纪律,纪律,还是纪律。

非必要不开枪!

火药工厂已经跟不上了,不止是原料硝石、硫磺的短缺,还有产能跟不上。

军工署已经在紧急扩建一个规模庞大的火药工厂,但距离投产还需时间。除了车间房屋修建、合理分区、工人技能培训之外,安全教育也是大头。

其他工厂的工人马虎,无非是浪费点原料。火药工厂一旦出了纰漏,是要腾起巨大蘑菇云的。

……

正月里,

除了进攻兵力之外,所有吴军都在大练兵。

新组建的第5军团由训练署接手,其余的各军团则是在参谋本部的指导下,自行组织训练。

正月大练兵的主题是:

纪律与配合!

横队行进,纵队开拔,每天至少20里。

士兵都戏谑,每天就是扛着空枪行军,切换阵型。

从营级训练到偶尔的三五个营摆开阵型,最终大半个军团一齐搞!

旗帜,鼓号,传令兵,军官的嘶吼,最终结阵。士兵们都感受到了一种集体赋予的力量感!

参谋本部大臣谭沐光,

在这个正月里视察了3个军团,分别是浙北第3军团,赣北九江的第4军团,正在铜陵沿江平原整训的第5军团。

观察了他们的训练结果,拟写报告上交李郁。

至于说报告里写的什么,各军团总指挥并不知道。

谭沐光这个人虽是漕帮大佬出身,性子却十分谨慎,沉默寡言,有些异类。这正是李郁看中他,提拔重用的关键原因。

……

轻骑兵军团的训练是自成一体。

除派部分骑兵分别在九江和抚州协助两个步兵军团之外,其余的人都在鄱阳湖东岸的饶州马场训练。

身穿蓝绸衣服的是土尔扈特俘虏。

他们的衣服和吴军军服大相径庭,十分醒目。

不过这些脑袋相对简单的汉子倒是没有多想,只当是一种优待。

毕竟,绸夹衣挺贵的。他们总觉得这是吴王陛下的一种礼遇,所以毫无怨言,默默的教授马术。

骑兵,是个复杂的军种。

技术含量比步兵高10倍,比炮兵也要高出不少。

而且骑兵战术的演练,离不开骑兵个人的扎实骑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刚熟悉了养马的新手骑兵们,心惊胆战的开始了无马鞍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