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不用道歉,我会报复(2 / 4)

作品:《我为文圣,当镇世间一切敌

“今日黄天顺大学士也在此地,要择优收一个弟子,也望各位仕子把握良机。”

陈岳坐在下面,看到了讲话的书生二十多岁,但是风姿气度,明显不俗。

“那是宋维光大儒的侄子。”

纪伯英小声说道:“是翰林院的人了。”

翰林院是文人们都想要去的圣地,也是科举取仕之后,才能迈的门槛,在那里面工作清闲,还能够为皇上撰写圣旨,举动中能够影响天下大势,文人的修行也能得到精进。

在陈岳和纪伯英的小声谈话中,宋维光大儒也走了出来,他的年龄似是古稀,眉毛胡须皆是花白,但是规行矩步,在宋维光大儒的背后,还有一群先生也跟着走出来,其中不乏陈岳打过招呼的“莲批”,这些人都以宋维光为先,其中就包括黄天顺。

马泉想要拜师的这一位大学士,年龄看似四十来岁,衣衫胡须,全都是一丝不苟。

“良宵佳节,我们当然以作诗为先。”

宋维光走了一圈后,就到了后面坐下,当前主持仪式的,宋维光的子侄,翰林院的学士宋保增开口说道:“我想诸位仕子,全都有腹稿在心,就想要在这良宵佳节一展胸襟,故此这第一轮,我们不拘于诗词形式,只求各位一畅胸臆。”

“不过在这时候,我要特别一说,我家伯伯最厌恶的,就是以颂扬别人为主旨的诗词,倘若你们今日谁有,那就不必拿出来了,我只要略微一看,就会将稿子给扔掉。”

太渊王朝的建立,也是将军篡位,欺负孤儿寡母,故此王朝开创之初,对于文人多有打压,故此早些时候的文人噤若寒蝉,不敢直抒胸臆,而朝中的大臣们,所做的诗句也都受到了阶层的影响,一贯的赞颂圣德,宣扬盛世。

这样的诗句文章,是本朝的主流,三十年前妖圣打了一仗之后,这种主流才被摒弃,人们又开始畅所欲言。

此时在这正阳府,宋维光的金花会上,宋保增这样的翰林学士也表明不稀罕,这就足以表明上层的意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