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朝堂时局已在暗流涌动(2 / 2)

作品:《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我会认真思量的。”

“晚上围炉宴席来不来?”张韩挑眉问道,“我此次宴席之后,便将会离开许都,回南临山大营,最近严令操练,不可因你之事离开太久,将士们会有非议。”

陈登:“……”

“放心,吃的东西也都是煮熟的,绝不会吃生腥之物,正常人谁会去吃那个?”

陈登:“我去。”

……

当天夜里,陈登回到围炉之中把酒言欢,但是张韩已经走了。

是贾诩陪同,戏志才和郭嘉在场主持,杨修席上与之邀饮,还有荀攸在旁时不时品评几句。

典韦坐门口位置,和陈登几乎是论了一晚上,让他整个人都晕晕乎乎的,倒下的时候脑子里还回荡着丞相天降之人,救大汉于水火。

说得他第二日醒来时有那么一瞬间居然已信了,而后英姿勃发、精神奕奕的乘车至大理寺赴任。

到任之后立刻处置了十六起官吏贪墨之案,件件都是据理力争,即便是有人拉扯张韩出来,也同样不惧,陈登可以细数出张韩至少十件功绩,对民生、水利、农耕的各类贡献。

让人对峙时哑口无言。

于是,三日之内,按照情节严重与否,审判查探了二十名官员,罢黜三人,降职六人,其余十一人都是收缴了不当所得,且充入了国库之中,又在这些官吏的官籍记录上,记下了一笔极重的贪墨记录。

光是三日,就得了等同于万金之财物,充入国库之中,让刘协和曹操俱是欢颜,这可谓是立竿见影,刚刚提上陈登,又因其在广陵战功的威名传回了许都,其声势何等壮大,让许多老一辈的官吏亦不能与之争锋。

一时间陈登大名,响彻许都,人们都私底下说丞相府的第三条鹰犬已经到了,但想不到会是下邳陈氏。

现在弘农杨、下邳陈,都倾力为曹操扫荡朝堂,当时那些跟士族拧成一股绳的人,现在都没了心气,校事府的暗哨在不断查探之中发现,当初那些和冀州偷偷联络的家族、官宦,都悄悄地断了这条路线,不再联系。

只有被丞相选中的那几人,仍然还在通信。

一段时日之后,陈登的三把火已经烧得差不多了,代价便是许都之内官吏在重典之下变得清静了太多,每日晨议少了弹劾、奏告,全都是各地的奏表呈言,商议政令。

可谓,前所未有的清朗,让曹操都感觉耳根子清静了很多,至少再也没有收到过关于张韩的检举。

杨修穿越丞相府院落,快步走进了正堂,曹操正在吃饭,见到他后很自然顺畅的招了招手。

“丞相,最近诸事繁忙,消息颇多,中郎将已从广陵送回了战报、军情,”杨修躬身下礼,语气沉稳,比起年前时的模样要好太多了,多余彰显自己才能的话是一句不说,传话就传话。

曹操看他也顺眼了很多,乐呵呵的笑着放下碗箸,“说吧,有什么消息传来?”

“孙策退回江东之后,各地乱事颇多,中郎将趁机派遣了探哨进入江东,以离间行事,期间打探消息,得到了一个令我等可高枕无忧的消息。”

杨修没有过多卖关子,怕曹操急了生气,连忙道:“乃是,江东南有士燮,西有黄祖,境内还有许贡等并不服气,而且孙氏治理领地过于残暴,不得民心。”

“如同当初祭酒的评价。”

杨修看了一眼在旁的郭嘉,又回过头来拱手道:“孙策无功可进我徐州境内,便必会对内残暴而治,以此来镇压江东不满之人,如此一来必生祸乱,他迟早会死于非命,不算明主也。”

“嗯,”曹操轻轻地点了点头,给了郭嘉一个赞许的眼神,又问道:“可还有别的事?”

“还有一事,庐江舒城送来消息,陆氏之前逃走之人,回到了庐江,家族感恩伯常当初寻找奉回之令,托中郎将送来结交之意。”

“除此之外,荆州刘先,后买徐州战马,促成与孙乾、糜竺二位先生之间的商道,此路中郎将已知晓,通行时可按照每市斤以数税,君侯说了会如数上缴,中郎将来信的意思是,请丞相最近向圣驾禀明增加军资、犒劳军屯之士,如此便可直接将这一笔税收从国库发入军营。”

“嗯……”杨修说到这顿了顿,因为他看曹操在听这些消息的时候,几乎都是带着一种百无聊赖的表情,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是以,杨修思索许久之后,从袖中拿出了一封用精良蒸煮制纸写成的书信,其上写着隽秀的字体,颇为飘逸,令人耳目一新。

他双手递到曹操身前,道:“冀州那边回信了,据说是袁大将军的真情实感,欲与家父续姻亲家情,谈及了许多少时之事,还有不少学识之题,看似寻常,但感觉却也不平常。”

曹操接过来看了许久,爽朗的笑了几声,“袁绍本就是个多疑的人,书信言谈之中绝不会透露太多目的,这样一封书信,就算是被人截获,也只是和旧友商谈当年旧情的书信而已。”

“不过,也不难看出,他企图以此拉拢杨公,这信中提及了两位名士,一是清河沮授,二是清河崔琰,这两位君儒皆在其麾下,可见袁绍有炫耀之意。”

“这里还有一句,许都海清气明均在平阔之原,而非四山之围漏,豫州可曾有此天空否……”曹操念出了这番话,咋舌道:“此为暗讽我许都均是勾心斗角之辈,不如冀州名流如滔,士人如云。”

“此书信若是流传出去,便是让许都之中的官吏心存向往,下一次便是弃我而去,奔头冀州。”

曹操摇头道:“可他们真正去了就知道,非真正有识之士,连此时袁绍魏郡的大门都进不去。”

“而进得去院门,又能大谈策略之人,实际上已经是贤才了,这样的人在哪里都能活得下去,甚至得到重用。”

“德祖,”曹操缓缓地唤了一声,“你做得很好,烦请杨公继续与冀州书信往来便好。”

“丞相,这封书信,您真不觉得有问题吗?”杨修目光忽而凝重的问道。

曹操笑而不语,和郭嘉对视了一眼,此刻郭嘉立刻道:“德祖不必担忧,继续往来便是,家常旧事皆可随意聊之。”

“好,”杨修拱手而下,将消息告知之后立刻转身离去,心中虽有疑惑,但此刻一时半会想不通。

于是他打算听张韩的劝,暂且想不明白的,就去南临山打猎,寻他一起商议商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