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不像我,我只会心疼陛下(2 / 3)

作品:《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至此危机之时,该当如何抉择?

司马防表面慌乱,其实内心已经逐渐镇定下来,正在思索对策。

以至于,原本静谧的大殿之上,仿佛有暗流涌动,连呼吸都变得细声起来。

司马防现在根本没念想去倚靠他人,唯有靠自己认罪了。

陛下之意,应当是要自己承认罪责,只有惩处之意,没有处死之心,只要不是存心谋逆,曹氏会保我一族生命之危,但是,只此一次。

只要将此事传开了去,曹氏就算是完成了当初举荐之恩的回报,彼此之间已可不欠矣。

唉。

司马防心中明了,这一次不会死,非大难,但损失的等同于一条性命,还有家族的未来。

但若是拒不认罪,让陛下宣读出来,那就更为危险,孰轻孰重,一念可知。

陛下明显是为张韩撑腰,方才会这般气势汹汹,绝不会有机会反驳,毕竟本来就不公正。

以退为进,方为上策。

司马防心中已有决断,于是叹了口气,对刘协拱手鞠躬道:“陛下既如此说,微臣不敢隐瞒狡辩,可臣并没有通敌谋逆,祸乱朝纲。”

“若说对君侯有暗害,却也不至于,只是素来与君侯并无深交,觉得陈元龙在大理寺屈就,方才想举荐其去河内。”

“若说私心,乃是分化君侯在朝中之友,日后好再举荐有才德之士罢了,微臣一向秉公,日出夜归,不敢有懈怠,为朝廷举荐有才能之人。”

“臣战战兢兢,忠君守法,但待人接物一向以慷慨为主,听丞相之主张,以宽仁、诚恳开门迎客,南来北往之友人,自然不少,寻常来到府中住宿一夜,也并不是怪事。”

“臣这些年唯一的错事,便是意图分化君侯在朝中之友人,此为妒忌之罪,请陛下……酌情治罪吧……”

司马防低下头,佝偻着腰,缓缓地匍匐在了地上,黑色袍服垂落于地,整个人也不再发抖,已经逐渐平静了下来。

像是在等待最后的审判。

如此干脆利落的认罪服软,让殿上不少人都动容,气氛登时缓和了不少。

陈纪见状,也是有一种悲怆在心中,腮帮冷鼓了片刻,想要正义执言,当殿辩驳,但是话到嘴边,想起了正在丞相麾下为谋臣的儿子,也不好再多言。

他们两家虽不是世交,也没有姻亲之深交,但是儿子陈群,和司马防之子司马懿,乃是好友。

他应当也是为了子孙,方才如此认罪服软,以求安宁吧。

只是,没想到张韩竟能以如此胡闹、威逼之法,破此局面。

本以为这张大网,可以在收拢时来权衡朝堂之权势。

棋差一招。

被他看出来了……

其实他们不知道,也并不是张韩看出来了,真正洞悉者另有其人,只是他们愿意告知张韩而已。

陈纪心中有所感念,最终一软,躬身道:“陛下,校事府虽有录事,但廷尉、御史台同样也有司马公执法之录事,他的确是劳苦功高,从不敢懈怠,一心为我大汉安宁,清誉满都。”

“虽以嫉妒,暗中布局,有此心思,却也并非是暗害,而且举荐调任之人,也都能治理一方,人尽其才,并无私意。”

“之前,青亭侯有一言,堪称是当世少有之哲言,谓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则无君子。司马公心中有妒,但举荐仍以才能相合为本,不正是应此话吗?”

“臣斗胆,恳请让陛下,从轻处罚。”

好好好。

张韩在一旁都听乐了,老家伙真厉害,用我的话来反驳我,还真给司马防套上去了。

我若是当场反驳,岂不是把自己说过的话推翻,断然不干这种事,此刻若是再闹下去,就真的成公报私仇了,小皇帝说不定还会觉得我无理取闹。

我茶艺虽高,但再无理取闹下去,就会适得其反,真正的大师,要在这个时候,欲说还休、意兴阑珊、似为体谅的选择性后退。

嗯,以退为进。

“陛下,臣附议。”这时候,杨彪连忙+1。

荀彧、凉茂、毛玠等人也好像忽然出现了一个快捷加一按钮。

紧随其后。

张韩叹了口气,他忽然明白这一次可能弄不死司马氏,但是可以打掉一件复活甲,未必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