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伯常布局,令我感动落泪(2 / 2)

作品:《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伱给我——算了,”想了想,张韩觉得不太妥当,懒得让他找人了,本身现在也急着回府,直接与他说明便是,“让德祖召集弘农各族之子弟,以及他的年轻后学友人,一同去相助赈灾,为子脩出谋划策,没问题吧?”

“没有。”

“好,那我就走了。”

张韩点了点头,起身又离去,留下杨彪在那晕头转向,满脸懵逼。

又走了。

那叫我起来干什么?我还叫人准备了酒菜,特意煮了茶。

结果就是这么个事。

张韩走后不久,杨修就连忙回来了,喝得脸色红彤彤的,正是与人激扬文字的时候,没想到张韩会跑去偷家,吓得他吟不出来,登时就萎了。

回来发现张韩已经走了,于是和父亲久违的吃酒菜、品茶水,聊起了今夜张韩交代的这件事。

“他说完直接回家,还是又去了别的地方?我觉得君侯做事一般都有深意,也许是让我们父子好好再回忆此事。”

杨修其实在这一连串的事里,也有很多话想要和父亲说。

既然提早回来了,有了这個机会,那自然不能放过,于是胸膛一挺,拱手道:“父亲,儿觉得,此次君侯突然造访,又将儿唤回,他却离去,显然不是为了见我。”

“而是敲打我杨氏。”

杨彪神色微微一滞,“敲打我们什么呢?”

“党派,”杨修在家里自然不会心思太深,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君侯实在提醒我杨氏,不要参与到党派之争当中。”

“在此前,与冀州开战之时,父亲已和丞相彼此心意相合,默契行策,有功绩在身,现在又何必铤而走险去暗害君侯呢?”

“我没有。”

杨彪摇了摇头,“我只是知道而已。”

“士人之布局,儿难道不知?”杨修冷笑而视,这话去外面说骗骗别人就好了,怎么连我都想骗?

“……”

杨彪不说话了,他在这件事上,的确有心存均衡之想,而且他们也有自己的坚持和想法。

曹氏虽强,未必不能留有后手,等待时机。

“父亲,丞相不是董贼,而今也不是当年,尔等欲效仿王太傅,实在是无稽之谈,儿劝你,切莫存此心思,我最近听说,张君侯在南临山造宅邸,用于建造山清水秀的隐居之地,不如父亲搬迁至南临山,以享清福,可颐养天年。”

杨彪眼神忽然一凛,明白儿子这话是让他不要再掺和朝堂政事,乃至把家里的主权也放给他。

但若要拒绝,又因为张韩这件事而理亏,毕竟儿子早就已经提醒过他,当时不可随意参与党争之事,但杨彪没听。

张韩突然造访,就是敲打。

若是再不停手,或许下一个对付的,就是他们弘农杨氏。

以往可以不怕张韩,但现在,谁又不会忌惮他在天子心中的分量呢?

“好。”

杨彪得几个呼吸的思考之后,同意了儿子的建议,或许他的确是对的。

……

第二日。

张韩甚至没有从家里出来,仍在府上安睡,黑袍骑由赵云、高顺率领,自发清得一千五百人,从营中建制里分调出来,准备行装随曹昂去陈留。

曹昂决定将赈灾之署设在陈留郡,三日内就会出发,甚至准备了自己的私产,以随时待不时之需。

此次功绩乃是独立为之,比之前一年治郡之功德都重要。

因为满朝文武,都在等着这一次之后,依照功绩大书特书,歌功颂德。

又也许,是口诛笔伐、讥讽无能,成与败,干系自然很大。

士人、学子、寒门乃至是隐士的目光都在看着他,不乏那些北方来的探哨,或许也在看着他,暗中风云不可明了也。

他已是做好了遇水搭桥的准备,但无论如何,还是有些担忧的。

毕竟能用之人不知几何,手下能人也不过一个杨德祖而已。

是以刚起来,曹操就已来到了他的官署,径直入大堂,此来定然是为了探他的底蕴,看是否能完美治理这次冬灾之事。

曹昂一听,忙出迎在半路,他已经快而立之年了,早已不愿再向父亲开口,关心自是感动,但若要和父亲借人,则是不好意思说出来。

“父亲。”

“嗯,我来看一眼,你冬灾之事,如何调用官吏、钱粮等物资准备得如何?”

曹昂正在一一逐条禀报,但不多时,杨修就快步而来,进了大堂看见曹操之后,连忙行礼,但打断了他们父子俩说话,杨修也不敢再说。

曹昂看他行色匆匆,知道定有重要消息,于是停下自己的话,问道:“德祖,有何事你可直说。”

“门外有各族子弟代表,愿为中郎将差遣,随同而去赈灾。”

“另,南临山调了赵子龙、高孝父两位骑将,有一千五百名黑袍骑随同护卫,听候差遣。”

“除此之外,君侯从家中支取了钱财,换得数万石粮食,已暗中运送部分去陈留。”

“还有,这些子弟……”杨修忽然凑近了些,偷看了曹操一眼,又轻声道:“乃是昨夜君侯在各家所求。”

“在下猜测,他是以陛下令司马公负荆请罪之事,要求司马氏出人,昨夜又请在下广结友人,自发相助,听从差遣,估计陈氏、荀氏、郭氏、钟氏的子弟,君侯也都是在昨夜连夜拜访,据说今日累得醒不过来,现在仍在昏睡。”

“这些,他可都是偷偷做的。”

说完这话,曹昂的鼻头忽然酸了一下。

曹操则是目露欣慰之色,深深的看了一眼曹昂,自顾自的低头笑了起来,“看来,是我多虑了。”

“我回去了,你与德祖好好商议,如何治理冬灾,领百姓心安,有这些子弟在,此次堪载入史册,令境内振奋。”

“父亲走好。”

“恭送丞相。”

两人忙躬身而下,目光崇敬。

曹操轻笑而离去后,曹昂拉着杨修到位上,急切的问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德祖快快细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