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兴奋地快晕过去了(2 / 2)

作品:《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作为本地人的王楷虽然能跟许汜吹牛吹得很投机,可一个外地人有如此家财,还能拿到土地肥沃的乘氏,王楷心里不酸是不可能的。

这次徐庶居然帮他干掉了许汜,他老实不客气地为老友照顾一下田产,这很合理,便是张邈也不能说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楷喜上眉梢,真是越看徐庶越顺眼,他竭力装出一副悲伤的表情,叹道:

“元直此番南下杀害我友,这个仇我是记在心中了。”

徐庶拱手长拜道:

“吾受程府君重托,别无他法。

刀剑无眼,我也不想侵凌名士。”

“哦,果又是程昱!”王楷捻着长须,对徐庶的回答非常满意,“又是程昱,好!吾自会率军替吾友讨回公道。

元直若是不思悔改,那便小心刀剑无眼了。”

徐庶微微一笑,再次行礼,轻声道:

“好。”

张邈需要一个机会把兖州的豪族紧紧捏在一起,让他们团结一心再与曹操大战,而王楷则需要更多的田亩财产扩大自己的势力。

在艾先生提供的历史上,他们明年很快就要土崩瓦解,可他们哪有这样的视角,大家求的都是眼前的利益,至于之后……

嗯,反正不能让自己现在吃亏。

这是徐庶当游侠的人生体会,也是从大禹家天下以来千年不变的人性。

能无私且考虑许久之后的人不是没有,但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凤毛麟角,而且听艾先生的说法,在这个乱世,这种人……好像没几个。

他把目光投向高顺,尽管隔着鬼面看不见高顺的表情,但他还是能感受到他的悲愤和痛苦。

徐庶刚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是如此,他很能理解高顺的心情。

“不知高兄生平之志?”他微笑着问。

“匡扶汉室!”高顺从牙缝里艰难地挤出这几个字,字字铿锵如铁。

徐庶温和地道:

“但愿能与高兄一起匡扶汉室。”

艾先生不屑地冷笑:

“高顺一个大众脸武将还想匡扶汉室?

他也配?”

·

徐庶军龟爬一样缓慢前行,一路安葬战友,结交新朋友,载着大量的战利品缓缓北上,完全不着急。

他不着急,廪丘的李整却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几日他日夜难眠,不停地打听徐庶走到哪,嘴里一直喃喃不停的念叨。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啊!”

“这个徐元直,这个徐元直,这是要我的老命啊!”

之前徐庶说好了去定陶找张辽借粮,李整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好言难救送死鬼,徐庶自己去找张辽送死,他还给了几天的干粮,确实是已经仁至义尽了。

送走徐庶的时候要不是文稷拼命阻拦,他也已经回到鄄城了。

当时谁敢相信徐庶当真能成功?

可徐庶还真回来了。

不仅回来了,徐庶提前叫人送回了许汜的首级,听送信的人说,徐庶这次斩首过千,斩获颇重,堪称是曹军吕布开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文稷欢欣鼓舞,这几天兴奋极了,可他兴奋,李整可一点高兴不起来。

“哎,为何,为何会有这种事,为何会有这种事啊,我,我不孝,我不孝啊!”

他抱着头痛不欲生地坐在冰冷的地上,两眼无神,宛如丢了魂魄一般。

乘氏是他的老家,是祖坟所在,被贼人占据之后不能夺回算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但缓缓图之也不是不行,毕竟贼人势大,不能力敌。

可偏偏这个时候,徐庶举重若轻地做到了这件事,他去乘氏怒斩强敌,痛击仇人,这下李整尴尬了——他这怎么跟曹操汇报啊?

他跟曹操汇报说自己屁事没干,甚至之前还嘲笑徐庶?

那完了,一顶不孝的帽子肯定要兜头罩下,在大汉要是贴上了不孝的名号那真是社死中的社死,以后完全不用活了。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说徐庶这一切都是自己调度有方,这才取得了大胜?

那不行,文稷是曹操的老乡,有什么事文稷告状他就全完了。

更要命的是,他听说曹操的大儿子曹昂正冒着大雪赶来查看战况,到时候曹昂来了之后自己说什么?

总不能说我这几天什么都不干,就看着徐庶在外面抛头颅洒热血给曹公立功,而我这个身怀仇恨的人就这么干巴巴地什么都不做?

李整想死的心都有了,他今天已经派人南下去寻找徐庶的踪影,让徐庶赶紧回来,他一定给徐庶认错并好生迎接。

但……

“对,我怎么把他忘了!文稷!文稷一定知道徐庶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