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舞千年》与《国家宝藏》的联动?!(2 / 3)

作品:《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而且,似乎听起来都有一种“怪”的感觉。

“神秘.”

李景霖挑了挑眉。

西域文化中,有这么一个最符合“神秘”,也最被人熟知的名字。

【精绝古城】

得益于某位大佬的。

精绝古城的确被许许多多的人所知晓。

哪怕不清楚具体的东西。

但起码知道名字,也知道这玩意很“神秘”。

那么,围绕着精绝故事与意像去作曲,绝对可以让人感到神秘的同时,还能很有传播的广度。

而且。

那1700年前,“五星出东方”的国宝级文物,蜀锦。

便是在“尼雅遗址”中挖掘到的。

也就是精绝国。

可以很好的去表达丝绸之路的开辟上,贯通西域,文化融合的意像。

于是,李景霖便开动了。

在音乐创作中。

想要去表达神秘。

音阶,鼓点,都可以做文章。

但能将潜藏在音符内部的神秘感,扩大几十倍展现出来的最好方式之一。

自然就是“人声”。

尤其是经过电子处理的,金铁交加般的人声吟唱。

具有宗教质感的多轨人声吟唱,总能给人一种“庄重”与“神秘”。

而人声的神秘,也能更好的衬托出主旋律的担当-——库布孜。

在一个流行化综艺的音乐中,运用哈萨克族的乐器,库布孜作为主角

在整个流行版块上来说,还真就是很少见。

将华夏各式各样的冷门乐器,也都运用到乐曲之中

这感觉颇有种“文化宣传使者”的舒爽感觉。

虽然大家可能不知道。

也可能听不出来。

看似“毫无意义”。

但身为创作者本人,是必须要知道,也必须要去做的。

没有任何的剧本。

李景霖的想象力开始迅速的膨胀。

建立在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西域的故事,关于西域文化融合的内容。

以及对未来现代丝绸之路的展望。

构想之中。

就仿佛走入神秘的西域,经过荒无人烟的沙漠。

在蒸腾的热浪中。

逐渐看到前方,华夏与西域交织的文化区。

古代的东西方融合的集市一般。

香料,丝绸,蜀锦,瓜果

集市的街边,有敲着异域手鼓,演奏着西域乐器,以此试图吸引客人的西域商人。

完全不同的服饰,装扮,相貌.跳着神秘舞姿的西域姑娘。

反正。

各式各样的意像,开始瞎吉尔想,就如同碎片化的蒙太奇一般。

不断的在脑海之中闪烁。

而乐曲的框架与线条开始自然的成型。

神秘是最容易刺激想象力的。

而愈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则越能带给合作者灵感。

很快。

李景霖将初稿的demo发送给了沈团和洛诗瑶。

让他们先去找编舞老师,以及编剧。

当编舞老师和编剧们拿到曲子的时候.

人是有点傻的。

家人们,谁懂啊。

他们啥也不说。

扔过来一个曲子,曲名是《五星出东方》,旋即便交代了一波“丝路”“西域文化”“敦煌”等一系列关键词后,就没了。

没了!

“好家伙,这种方式我是没想到的。”

编剧紧着挠头。

和编舞老师对视一眼后,忍不住相互苦笑一声。

以往都是编剧给作曲老师出难题。

这下算是风水轮流转了。

“那你先编?你把故事给我,我再仔细想想编舞的问题”

编舞老师嘿嘿一笑。

马上就要先溜为敬。

临走之前,还丢下一句话。

“哦,对了,服道化老师们还等着呢,我们都等你哦,加油。”

“.”

编剧老师一脸黑线。

只好反复的去听这首乐曲的demo。

不过,所幸李景霖在想象力上放飞了自我,整首曲子渲染的十分具有异域感以及神秘感。

于是,硬着头皮。

编剧老师开始设想着关于“丝路”“西域”“精绝”的故事。

当下便编写出了这首曲子的应用场景。

万能的“宴会”。

于是。

压力来到了编舞老师这边。

听着这个曲子,“宴会”的这个意像

编舞老师头皮微微发麻。

但毕竟是老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