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东西方的形与意。(2 / 5)

作品:《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哪怕是本专业的教授,也乐呵呵的拿着笔和本,过来跟着一起上课听听。

“关于东西方音乐侧重点,我们可以换个解释。”

“这个西方音乐的形,和东方音乐的意,神,究竟是什么呢?”

李景霖在课堂上,讲述着奇奇怪怪的内容。

而台下的学生,更是一脸懵B。

这些内容,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其实是比较超纲的。

若是华夏学生,能很好理解,可西方的学生,的确不知道伱说的“意”和“神”是个什么怪东西。

就好像。

“剑意冲天,锋锐无比!”

华夏的学生马上就能想象得到这种抽象的,无形的气质。

什么寄吧冲天的锐气,锋锐的剑意。

让华夏学生描述这玩意到底长啥样,华夏学生也会觉得你TM在为难我。

我咋寄吧知道这些东西长啥样?

唉!但我就是能理解这“剑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哪怕想象不出具体的外形,但就是能想象的到这玩意带给人的感觉。

这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主打的就是一个“道”。

可西方学生呢?

乐,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甚至很有可能理解歪来,将其归类为“巫师”之类的魔法。

还是来形容“剑”。

华夏就可以说“剑光一闪”,玩古龙的意境流。

西门吹雪唰的一下起了,唰的一下就给对面宰了,问别人啥,全都不知道,但就是快。

快到反应不过来,快到一个极致,快到无法防御。

这就是“剑术臻至化境”。

可西方读者看这种描述,绝大多数都会脑子一团浆糊。

产生一种疑问。

所以这到底是多快?音速?光速?哦买噶十

可是,华夏的读者,一般不会去计较到底有多快,速度到底多少,而是将认知凝聚在“快”这个概念本身上。

这其实就是思维,认知,文化等多方面产生的一种壁垒。

无论是让这些学生们能够学习到东方的音乐,还是想让更多人具备东方思维,宣传东方的文化,那么,一定需要从一个方面,去尝试打破这样的壁垒。

“我换一个说法,大家便能理解了。”

面对这样的壁垒。

李景霖选择用西方乐理的阐述去将完全不同的东方音乐,展示给学生们。

“西方的音乐,一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才真正开始盛行标题音乐的,在这之前,音乐就是音乐,大部分都是无标题音乐。”

李景霖的话。

令广大同学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