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当年改天换地的,也是一群年轻人。(1 / 2)

作品:《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好好好,那太好了!”

宋思文很快就在刘敏之主任的话中,洞悉到了问题的关键。

甚至冒了点冷汗。

好家伙!

整个创作项目组.都差一点走歪了路子。

好险,这作品就会变成以往那种万变不离其宗的主旋律瞌睡片了。

“那不知”

“我知道,我去给你问问。”

“好好好,那可太谢谢刘主任您了!回头请刘主任您吃饭,主任您可一定要赏脸啊。”

“哈哈,好说好说。”

电话挂掉。

宋思文赶紧找上项目的总负责人。

将自己的发现与认知说给了总负责人听。

总负责人听到宋思文的见解后,眼中精光一闪。

对啊!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不只是自己。

几乎所有人,在接受这样的主旋律任务后,都会觉得“沉重”。

这是思想的重量,精神的重量,更是历史的重量。

在那样的历史下,很难会有人不感到沉重。

而在想到扛下了这些沉重,当年的那些闪耀的伟人们时,也很难有人将那如山岳一般,扛起天地的身影,与传统意义上“冲动,热血,朝气”的青年形象联系到一起。

哪怕是很多电影中,拍摄的青年时代伟人们。

似乎也总是多端了一些,多了太多太多的所谓稳重,却缺少了年轻人最重要的干劲儿。

很多事情,真的是一点就通透。

觉醒年代啊。

带头的,可都是一群学生。

学生运动,流过多少血,可依然有无数人奋不顾身的投身其中。

或许,后人面对先辈们,不只是滤镜,往往是希望找出一条“伟大”的原因。

但实际上,哪有那么多伟大,真正伟大的永远是平凡。

或许,这世界上,很多的奇迹,没有为什么。

甚至你问本人,本人或许都不知道为什么。

但就是胸中有一口气,一腔热血,一时冲动。

不冲动?

那怎么可能会有一次次试图唤醒他人的运动呢?

总负责人突然意识到。

如果,这次,这《觉醒年代》,将创作的主导权力,移交给更年轻的一代创作者们,让整个剧组也充满一种属于青年的激情与热血,并且围绕着这个重心进行创作

显然,那将会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主旋律电视剧!

也更容易成为一部年轻人更爱看的主旋律电视剧!

想到这些。

总负责人的脸上表情微微变幻。

虽然表情上有些不安,但却充满了跃跃欲试。

打破常规,冒着风险启用年轻一些的人.还是有点怕的。

但真的非常想去试试。

显然,总负责人是被说动了。

“不对!不只是年轻人。”

仔细想了想。

总负责人突然皱了皱眉头。

旋即豁然开朗。

拍了拍桌子,铿锵有力的做出了结论。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觉醒年代,真正的魅力,应该是一种不同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伟岸史诗,以往的我们只是忽视了少年与青年的力量罢了,而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只从青年视角进行描述!”

说到这里。

总负责人捏了捏拳头。

“这一次,我全都要!”

宋思文感到自己头皮炸裂了一下。

这一下。

格局直接打开!

“迅哥儿口中,那从铁房子里,第一个醒来的人,奋力喊叫出声,唤醒其他昏迷的人。”

“醒来的人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当大家打破铁房子,呼吸到新鲜空气时,最早醒来的那批人,却已经倒在那铁房子里。”

“这样的呐喊声,这样的情景,该是一种怎样的意像呢?”

总负责人手指缓缓敲着桌子。

更大的野心在蔓延。

接手《觉醒年代》,总负责人绝不愿意让其扁平,让其平庸。

他想刻画出更多的,不同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

“是在热血与朝气的青年们,带头号召下,中年成为了最沉稳的支柱,老年担当了最深厚的智慧.果然,以往的创作,实在是太片面了。”

说到一半时,总负责人突然就有点说不下去了。

以往或许并不是因为片面。

而是每次到了该有年轻人冲动热血的桥段下,总有人觉得,伟人应该是智慧理智的,他们没有冲动,只有觉悟。

如果刻画的特别像青年,或许会失去该有的严肃与庄严感。

但此时,总负责人却意识到。

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拯救了国家的不该是一个人,而应该是一群人,而这一群人里,应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是了,伟人们不该只是一种我们从历史书中学来的刻板印象,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各式各样的人。”

总负责人连连点头。

气盛,冲动,甚至会有一些鲁莽,但却迎难而上,或许因为不够稳重而牺牲,流血,也因此有恐惧,慌张,但这不正是人之常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