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大局爆开!最后时刻!(1 / 3)

作品:《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苏曳现在真的没有要和皇帝斗气的意思。

他只有一个目标。

接下来一两年时间,让他安安静静地发展,朝廷和皇帝在政治上别折腾他。

皇帝妥协两分,朝廷妥协三分。

不要陷入无限的内斗。

距离对赌期限的1860年1月30日,已经不足两年了。

这个对赌输赢的重要性,完全无需多言。

关乎苏曳个人命运,关乎国家命运。

这两年,苏曳对外,要战胜额尔金伯爵的战争和倾销路线。

对内,要赢得和朝廷的斗争。

按照对赌协议,苏曳的九江经济实验区要盈利六百万两。

这些利润,此时都要从国内产生。

也就是说,在这两年内,苏曳要和大清许多发达的省份,城市做生意。

他需要和很多地方督抚做交易,赚取六百万两的巨额利益。

那么,这些督抚凭什么和苏曳做生意。

一个岌岌可危,地位不稳定的江西巡抚,人家是不会和你做长期交易的。

朝不保夕的,万一你下台了,你的这些工厂也就保不住了。

现在天下的督抚都在盯着苏曳呢。

首先,苏曳要在和朝廷的斗争中不败,江西巡抚之位稳固无比,天下督抚才会对苏曳有信心。

第二步,英法联军打进京城,皇帝北狩。

到那个时候,整个东南的督抚,就会和苏曳缔结一个短暂的盟约。

然后,苏曳就和整个南方发达省份做大规模的经济交易,进行利益捆绑。

在极短时间内,赚到六百万两银子。

然后,用三百万两撬动大英帝国的世界博览会。

进而撬动,英国的外交新路线。

最终,天塌地陷,苏曳力挽狂澜,苏曳进入中枢,联手两宫太后,掌握大权。

直接完成从他地方到中央的转变。

所以,对于苏曳而言,这是最重要的两年。

这一段而苏曳和朝廷斗争获胜的标志。

就是朝廷妥协,答应苏曳提出的所有条件。

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很难。

但苏曳在群里复盘了很久,觉得可以做到。

成功概率很高。

……………………………………

此时,朝廷已经感到很大的压力了。

但是还远远不够。

面对苏曳的奏章,皇帝直接扔在了地上。

杜翰道:“皇上,崇恩曾经诅咒皇上,要不要将他捉拿下狱?”

他的意思很明白,捉拿崇恩不是目的。

让苏曳无法给民众分红,才是核心目的。

这个提议一出,皇帝颇为意动。

事实上,他也没有想到,已经顺利离开京城的崇恩,会再一次回来。

但是很快,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否决了这个提议。

崇恩是宗室,而且还是前辈。

人家不怕死,伱把人抓进宗人府监狱,只会助长他的名声。

只会让人觉得苏曳更像是一个受害者。

而且崇恩已经答应分红了,你把崇恩抓了,到时候没有分红,民众不会怪苏曳,只会怪朝廷。

甚至会觉得朝廷把这笔银子私吞了。

如此一来,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皇帝道:“关键是淮安,关键是漕运!”

“虽然如今漕运重要程度不如百年之前,但对我大清,依旧至关重要,诸位心中再清楚不过。”

在很长时间,漕运都是清廷的核心经济命脉线。

因为河政弊坏,运河淤积,使得漕运已经渐渐没落了。

但如今海运还没有成型,尚且需要十来年时间,如今漕运依旧举足轻重。

“如今捻匪在攻打淮安,一旦淮安陷落,后果不堪设想!”

“怎么办?派那支军队去救淮安?”

所有人陷入沉吟。

一时间,真的找不到合适的军队。

曾国藩?

让他去打安庆都不愿意,更何况就淮安。

江北大营?

对于托明阿江北大营的战斗力,大家是最清楚不过了,虽然距离淮安最近。

但托明阿大军真的去救淮安,说不定发逆直接就来取扬州了。

江南大营?

和春的江南大营刚刚恢复不久,距离发逆伪都这么近,一旦调大军去救淮安。

说不定,发逆那边直捣黄龙。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

而苏曳这份奏章的意思很明显,只要答应我的条件,我就愿意去救淮安,我就愿意疏通漕运。

但现在皇帝和朝廷,压根就不考虑苏曳。

杜翰道:“皇上,现在有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让王世清率领新军去救援淮安,和城内军队内外夹击,消灭捻匪。”

“第二个方案,让托明阿率军去救援淮安,让王世清守扬州城。”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方案可行。

而且,这两个方案,都能测试王世清的新军,究竟有没有脱离苏曳的控制。

皇帝道:“那就第一个方案。”

但所有人心中都发怵,因为之前派去给王思清新军的钦差,被半路劫杀了。

而且发逆说了,会无差别攻击清廷的钦差。

“这次钦差,不要大张旗鼓,先走运河,进入江苏境内之前,转为陆路。低调从事,不要让人认出。”

“另外,同时派出三路钦差去扬州传旨!”

次日。

三路钦差,从京城出发。

这次,没有任何排场,甚至有一支,完全扮成商队的模样。

总之这三路钦差,总有一路能够赶到扬州传旨。

而此时,崇恩那边。

轰轰烈烈分红开始了。

无数的民众排队,领取了自己第一年的分红银子。

兴高采烈。

伴随着白花花的银子,苏曳在京城的名望,又上一级。

……………………………………

九江!

苏曳正在进行会议。

“现在淮安被围,漕运断绝,朝廷一定会救援。”沈葆桢道:“曾国藩湘军距离太远,够不着。江南大营新建不久,又不敢动。所以能动的只有江北大营的军队,要么是让托明阿去救淮安,让王世清守扬州。要么是让王世清新军去救淮安,托明阿守扬州。”

林厉道:“肯定是第二个方案,朝廷现在最想要知道的就是王世清的新军,究竟听谁的指挥。”

沈葆桢道:“所以,如何应对?”

林厉道:“直接让王世清抗旨,打脸皇帝。”

这话非常符合林厉的风格。

沈葆桢道:“不妥,王世清将军走不出那一步的。而且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明着抗旨,后果太严重了。”

苏曳也点头。

沈葆桢道:“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王世清新军调离扬州,让传旨的钦使无法见到王世清,也无法传旨。”

洪人离道:“这就需要江北大营主帅,托明阿的配合了。只有他有权力,把王世清新军调离扬州。如此一来,也避免新军直接抗旨。”

林厉道:“托明阿会配合吗?此人虽然讲义气,但完全不敢违逆皇帝的。上一次大帅途径扬州,他没有去码头迎接,甚至都没有出城和大帅见面,可见已经打算和苏曳划清界限了,顶多只是不落井下石而已。”

沈葆桢寒声道:“托明阿此人,不敢违逆皇帝,但是他更加怕死。钦差德兴阿和翁同书之死,对他的震撼是最大的。”

“洪先生你能否策动太平军林启荣部去攻打六合?然后我去游说,或者是逼迫恫吓托明阿,让他下令把王世清新军调去六合防守?”

“如何一来,就有足够的理由,让朝廷无法派新军去救援淮安。”

洪人离点头道:“可以。”

然后,所有人望向苏曳,等待他的决定。

“就这么办。”

洪人离道:“我立刻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