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苏曳和慈禧!哀家认输了!(1 / 2)

作品:《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其实,苏曳的两万军队早已经集结完毕,随时都可以出发。

他回到家中,徐有壬立刻迎了上来。

「大人,曾国藩和李鸿章进京了。」

苏曳眉头一皱道:「带兵了吗?」

徐有壬道:「不知道算不算带兵,总共两千人,都是湘军的最精锐。但也可以说不算带兵,因为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加在一起,确实可以有这样的排场。」

苏曳沉默,在这一点上他确实很难指责曾国藩。

因为私自带兵进京,还是你苏曳起的头。

田雨公道:「大人,湘军控制的几省,可是南方七省联盟的。所以在关键大事上,应该和我们同步,他们现在私自进京,算是什么意思?」

崇恩道:「还有一点,承德行宫下旨让天下督抚去瞻仰皇上遗容,其他行省被迫要来,那是没有法子。但是南方七省却是可以不来的,沈葆桢和王有龄就直接拒绝了。他曾国藩什么意思?竟然带着李鸿章来了。」

徐有壬道:「大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支持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支持。不管再有任何理由,响应承德行宫号召而来,那就是站在他们一方,说破了天,也是站在我们的对立面了。」

田雨公道:「而且在天下人看来,这不就是南方七省的内讧吗?」

徐有壬道:「而且他选择先进京,再去承德,颇有***立牌坊的意思。」

崇恩道:「天下最最希望大清内战,大清分裂的人,只怕就是湘军集团了。」

现在这个局势很明朗了。

苏曳率军,护送慈安太后和小皇帝北上。

就是一个态度。

这个国家不能分裂,绝对不能有两个中枢。

政治斗争不能解决的问题,那最后就用彻底的暴力来解决。

总之,最后就只能有一个中枢。

刚才慈安太后在苏曳面前直接哭了,说千万不能分裂。

也千万不能内战。

苏曳就问,太后娘娘愿意交出御赏之印吗?

慈安太后问,为何要交出这个御印啊?

苏曳说,太后和皇上不去承德行宫是不行的。

如果彻底避免内战,那苏曳就不能率军护驾,就让僧格林沁护驾北上。

解释太后和皇上一旦落入承德行宫这群人手中,您手中的大印还保得住吗?

在承德行宫眼中,您可是曾经投敌过的。

慈安太后甚至想说,就算失去大印,只要别分裂,只要别发生内战,那……那也不是不可以。

苏曳跟他说,能战方能止战。

一定要表现出无比坚定的决心,对方才会妥协退缩。

苏曳又哄又立誓,这才又让慈安太后坚定了信心,才有了在朝堂上那个坚定的态度。

这才有了苏曳率军护送太后和皇帝北上承德的懿旨。

否则,慈安太后为了国家不分裂,为了不内战,真的有带着小皇帝直接北上承德的想法。

所以,这个小太后善良单纯,有时候是好事。

但有时候,也不是好事。

慈禧那边,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者。

崇恩道:「曾国藩会来吗?」

是啊,曾国藩会来吗?

如果他会来拜访苏曳,那证明还有一段缓和的余地。

如果他不来拜访苏曳,就证明他已经下定了某种决心了。

苏曳道:「那我还是等着吧,看他是否会来访。」

…………………………

皇宫内。

「回禀太后,两江总督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求见。」

慈安太后正心乱如麻,惶恐接下来的局面,担心真的会爆发内战。

二十四岁的时候,哪里能承担得起这么大的事情,所以回到宫室后,整个人情绪就要崩溃了。

但是见外臣,又要表现出雍容姿态。

足足好一会儿,她道:「让他们去三希堂候着吧。」

一刻钟后。

慈安太后才进入三希堂。

隔着屏风,曾国藩和李鸿章看到慈安太后的身影,跪下道:「臣参见太后娘娘。」

慈安太后道:「起来吧。」

「谢太后娘娘。」

慈安太后道:「你们进京,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曾国藩道:「回禀太后,臣等接到旨意,让臣等前往承德瞻仰大行皇帝遗容,并且护送灵柩南下回京。」

慈安太后本能道:「你们接到的是承德的旨意吗?」

曾国藩心中微微一皱,眼前这个小太后太不合格了啊,哪有这么直截了当问的。

曾国藩道:「臣确实是接到承德的旨意,所以先进京询问太后您的旨意。这个承德行宫,臣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慈安太后道:「都已经来了,哪能不去,去吧!」

曾国藩道:「遵旨。」

然后,曾国藩道:「太后和皇上北上承德,可需要臣护驾?」

一时间,太后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旁边也没有人问。

所以,只能靠着本能回答。

「倒是不用了。」

曾国藩道:「臣遵旨。」

接下来,又稍稍寒暄了几句,曾国藩和李鸿章告辞离去。

出了皇宫。

李鸿章忽然问道:「老师,要去拜访苏曳吗?」

曾国藩陷入思考。

他是公然进宫的,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自己。

现在是什么时候?看上去像是清廷要爆发内战的前夜。

在这个最关键时刻,如果他曾国藩去拜访苏曳,都会被解读成一个结果。

在这场内战中,湘军支持苏曳。

这个政治信号可不得了。

意味着湘军和苏曳捆绑在一起。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心思,如果曾国藩去拜访苏曳,让承德行宫那边的人觉得湘军站在苏曳那边,这个内战可能就爆发不了,承德那边可能会怂。

湘军势力太大了,整整四五省的地盘,不计其数的军队。

所以,他不能去拜访苏曳。

「这段时间,承德行宫那边派使者去和我们面谈,但苏曳可有派使者和我们接洽吗?」曾国藩道:「他现在是名义的九门提督,我一个两江总督没有奉旨,也没有理由去见他。」

李鸿章呼吸微微一屏,道:「学生明白了。」

两个人的话都没有说透。

这天下中最不希望苏曳进入中枢的人,就有曾国藩和李鸿章。

其他人在中枢,还能容得下湘军独大,但苏曳进入中枢后,可容不得。

…………………………

苏曳在家中等着曾国藩来访,一直等到了半夜都没有来。

「大人,曾国藩出京城了,他今天晚上没有在京城住。」李岐前来汇报。

旁边陪着一起坐等徐有壬和田雨公,轻轻叹息一声。

「看来这个关键时刻,人家是铁了心要和我们划清界限了。」

田雨公道:「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

苏曳道:「倒是不急,或许还有另外一个人会来。」

然后,几个人继续坐等。

果然,半个时辰后,李岐走进来低声道:「大人,荣禄来访。」

田雨公和徐有壬微微一愕,接着他一拱手,退到后间去了。

苏曳道:「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身黑斗篷的荣禄上前,躬身行礼道:「荣禄,拜见大帅!」

现在荣禄的官职,可是比苏曳高得多了。

苏曳道:「没有想到你亲自来了。」

荣禄道:「事关重大,关乎江山社稷,下官不敢委托他人。」

接下来,荣禄道:「大帅,下官有几件事,想要大人谈。」

苏曳道:「不必了。」

荣禄一愕道:「什么意思?」

苏曳道:「我就是护驾北上承德而已,完全服从太后和皇上的旨意,没有必要暗室相商。」

荣禄脸色微微剧变。

苏曳这是什么意思?

苏曳的意思很明显,他不会和荣禄谈。

现在他和荣禄关键条款,算是什么?

算是自我矮化吗?

如果你荣禄代表慈禧太后,那我苏曳算什么?

我和慈禧太后,还要隔着你一个荣禄?

荣禄颤抖道:「大帅,三思啊。整个承德行宫现在正在喊打喊杀,除了原有的几万大军,还有辽东几个将军带来的兵,还有蒙古王公到来的兵,数量远远超过大帅啊。」

苏曳道:「什么意思?我只是护驾北上,难道还要内战吗?」

荣禄沉默了一会儿,道:「大帅,这让我如何回禀太后啊。」

苏曳道:「如实回禀就是了。」

荣禄望着苏曳好一会儿,道:「几天大帅决心已下,那下官就如实回禀了。」

「下官告辞!」

接着,荣禄才坐了不到一刻钟,就离开了书房。

然后,他站在院子里面,望着天空足足好一会儿。

在荣禄看来,苏曳应该对他的到来喜出望外,倒履相迎。

因为现在声势上,承德行宫那边反而更大啊,有多少督抚,多少将军,多少王宫。

论军队,也是承德行宫那边更多。

都已经超过六万了。

所以慈禧派他荣禄来和苏曳相商,何止是雪中送炭啊,甚至像是救命稻草。

太后娘娘关键时刻,乾坤一掷,直接扭转局面,挽救大局了。

如此一来,也对苏曳是巨大的恩情。

你看看,你看看。

关键时刻,还是我叶赫那拉氏出手救了你。

结果,没有想到苏曳的姿态如此强势。

然而对于苏曳而言,这个胜利果实是我自己取来的,而不是什么人的恩赐。

……………………

半夜时分,荣禄掩人耳目离开京城,用最快的速度返回承德。

片刻之后!

僧格林沁的一万多骑兵也的掉头北上,再一次返回承德。

这个架势表现得很清楚。

要把所有兵马聚集在承德行宫,表现出最强大的兵力,最强的意志。

次日一早!

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两千名卫队的保护下,北上承德。

为了避免尴尬,他提前好几个时辰出发,免得和苏曳的军队混在一起。

次日上午九点左右。

慈安太后和皇帝的圣驾缓缓启动。

在苏曳两万大军的保护下

,浩浩荡荡离开了京城,北上承德。

一同前往的,还有上百名官员。

气氛凝重,目露惶恐。

仿佛每靠近承德一步,就距离死亡更近一步。

……………………

次日!

几乎要散架的荣禄,再一次出现在慈禧太后面前。

此时的他,已经完全站立不住了。

全身都在发抖,腿上早已经磨得血肉模糊。

这几天,他几乎都在不眠不休地赶路,而且为了速度足够快,不能乘坐马车,都要自己骑马。

堂堂顾命大臣,就如同信使一般狂奔。

「坐吧!」慈禧太后不忍道。

荣禄道:「太后面前,哪有奴才的座位。」

太后道:「都什么时候了,让你坐你就坐。」

荣禄颤颤巍巍地坐了下来。

太后道:「谈得怎么样。」

荣禄道:「苏曳,没有和奴才谈,直接让臣离开。」

这话一出,慈禧太后冷艳的面孔一变道:「他这是什么意思?这么不知道好歹吗?我这是在帮他,哀家这是在救他。」

「莫非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乱臣贼子了吗?」

「莫非他真的铁了心,要率军北上,杀入承德吗?」

「莫非他真的要爆发内战吗?」

荣禄沉默了一会儿道:「苏曳的心思,奴才倒是明白。」

太后道:「你说。」

荣禄道:「他觉得他走到了今天,都是靠自己,在这个最最关键的时刻,他就算要赢,也要赢得彻底一些,而不是别人的恩赐。」

太后道:「什么意思?难道还要本宫朝他低头吗?」

荣禄道:「他大概在生气,之前他派人来和太后谈,结果都被太后推搡了。」

太后道:「本宫那是推搡吗?本宫也不是拒绝,仅仅只是想要占据主动权而已。」

荣禄道:「但是,苏曳他也想要这个主动权。」

太后道:「他是臣,我是君。就算未来他进入中枢,也需要我的大力配合,他难道还能靠东宫那位吗?」

荣禄道:「此人,一贯来就是这样的,对先帝就是这般。」

太后道:「难怪先帝对他如此恼怒。」

足足好一会儿,太后道:「等到僧格林沁回师之后,加上你的军队,加上蒙古王公,辽东三个将军等人的兵马,大约有七万多人。」

荣禄道:「是的。」

太后道:「苏曳带了多少人来?」

荣禄道:「两万。」

七万对两万!

看上去,足足三倍多。

荣禄道:「还有一个消息,曾国藩和李鸿章来了,带了两千人,应该是最最精锐的湘军。」

慈禧道:「他进京了没有?」

荣禄道:「进京了。」

慈禧道:「那他去拜访了苏曳没有?」

荣禄道:「没有,其实我早就到了苏曳家隔壁,得知曾国藩进京后,我就一直等,看曾国藩会不会拜访苏曳,等到他确认不会拜访,出城和他的卫队住在一起,我才正式去拜访苏曳的。」

慈禧道:「哼,居心叵测。他这是打算坐山观虎斗,还是推波助澜?」

荣禄道:「苏曳率军北上,北边陈兵承德,内战一触即发,湘军大概是最希望内战爆发,最希望大清分裂的人,他连安庆之战都停了。」

慈禧陷入了沉默。

又足足过了好一会儿,慈禧道:「荣禄,你老实告诉我,一旦打起来的话,能打赢吗?」

荣禄道:「能不能打赢,奴才不知道。但就算是赢了,我们双方就不止是两败俱伤了,而是同归于尽。到那个时候,北边的罗刹国只怕要杀进来,那个俄国公使一而再地说,可以出兵帮忙我们承德铲除叛逆。」

「不仅如此,一旦我们双方同归于尽,那湘军就会彻底割据了。」

「兄弟相争,然后江山便宜了外人。」

其实,荣禄这个时候没有把话说得太直接,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清楚,打不赢!

不能说的太明白,所以他只能把话题往大了说,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

慈禧忍不住道:「先帝啊先帝,留给我们这样一个烂摊子。」

接着,他问道:「你觉得苏曳想打吗?」

荣禄道:「他肯定也不想打,他努力到现在,一直牢牢秉持大义。一旦开打,那就真的成曹操,成为董卓了。」

慈禧道:「不打的话,他就不是曹操了吗?」

荣禄道:「就算要做曹操,现在也不到火候。而且他的九江经济实验区如火如荼,一旦内战爆发,就算他打赢了,整个大清江山只怕也四分五裂了,经济发展全毁,列强只怕立刻抓住机会,对我大清进行分割。」

「之前地方叛乱在厉害,也没有影响中枢,发逆势力最大的时候,也没能动摇朝廷中枢的地位。但现在是两个中枢内战,名分和实力上,都是势均力敌。」

「一旦真的开战,真就四分五裂了。」

慈禧道:「所以,他也不想打,完全不想打。」

荣禄道:「是的。」

「但是……以奴才对他的了解,他万万不想打。但如果我们不退缩,那……那也可能真打。」

「也就是说,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慈禧太后扭过头去,双眸中微微通红,稍稍涌出泪水,却没有滑落。

这个人,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了啊。

之前相好的时候,多么体贴,多么甜蜜啊。

耳边的情话说个不停,对她真的是百依百顺。

现在想起来,都让人迷离。

但是自从南边战场回来后,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般。

好不容易见了两次面,就是针尖对麦芒一般,半点都不肯对她让步。

第一次相见,她支开了所有人,而且暗中相见,那是什么意思,你难道不清楚吗?

不……不就是想要偷人的吗?

只不过,女人矜持,哪里能说得这么清楚。

你的温柔体贴呢?

也不哄,也不甜言蜜语,就是一句句狠话顶上来。

把人扒光了,也不亲热,而是往那里一掏抹在人脸上。

这样羞辱,哪个女人受得了?

现在又不管不顾,直接率兵北上,还是一点都不愿意服软,这是要杀了我吗?

愤恨之下的叶赫那拉氏,几乎忍不住直接下懿旨,打,和他打到底。

但是,这句话终究没有说出口。

荣禄见到这一幕,哪里猜不到梦中情人在想什么。

顿时,他内心无比酸涩。

足足好一会儿,慈禧道:「你先退下吧,本宫再好好想想。但是你也要注意,在外面表现出来的架势不能倒,要表现得强硬。」

荣禄道:「奴才知道。」

……………………

苏曳率军两万北上的消息,传到承德行宫之后。

顿时,群情激愤。

无数人喊打喊杀。

「打,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