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警花追我到元朝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71章 忽必烈的怒火…(1 / 2)

作品:《警花追我到元朝

大宋复国的消息,风一般吹遍大江南北。闵、浙、粤的很多汉人和反元势力,纷纷响应,遥奉泉州的光复天子赵昌。首先起兵响应的,就是陈大举族妹、畲军首领许夫人。

许夫人名陈淑桢,虽是汉人,统领的却是畲兵。在得知泉州之变后,许夫人立刻誓师扶宋,尽起麾下一万畲汉精兵,从汀州星夜赶赴泉州。

整个南国,竟有星火燎燃之势。泉州附近,不到十天,就来了数十股“勤王军”,加起来总有好几万人。

如今,他官居从四品达鲁花赤,已经今非昔比了。

可是自从“投靠”了李氏,就一飞冲天,升官就像做火箭。他通过李氏接触到高丽王后,又通过高丽王后,接触到真金太子。每一个环节,都是借势而为。

再次来到李氏家城,李洛不有点感慨。去年夏天,他第一来李氏家城,还只是个八品团练副使。

李洛在江华只待了一天,就前往仁州。

四月十五,李洛以探亲为名,将州中公务让知州黄不花代理,然后带着颜隼等亲卫出海坐船,回到江华。

他现在是从四品州达鲁花赤,升到正四品武官,也就升一级,资质够了。

李洛拿定了主意,也不在宁海州干等着崔秀宁回来了,而是立即启程前往高丽仁州,亲自去见“伯父”李签,让李签出面,请金方庆举荐自己,以四品军职的份从征。

而且,在其他人眼里,自己又是高丽王后的人,还是太子党。只要金方庆举荐自己,无论是高丽王廷,还是元廷,都会同意的。

自己现在的份,仍然还是“仁州李氏”,可是“高丽国族”啊,金氏又是李氏姻亲,不可能不买李氏的面子。

那就只有高丽征都元帅,金方庆。

范文虎?此人就是个卑鄙小人,大汉,而且老巨猾,自己不屑和这样的人有什么牵扯。再说了,范文虎又凭什么举荐自己?

忻都,和自己一点交都没有,又是眼高于顶的蒙元宗室,他不可能举荐自己。

让谁举荐自己呢?

元廷圣旨说的很清楚,三品以上的将领,必须由元廷定夺,征将帅们没有举荐他人的资格。但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将领,征将帅们可以举荐。

倘若没有台风消灭元军主力,他去了就没有意义了。

幸好,元军出征的期,和历史上没什么变化。台风,应该还是能赶得上。

蝴蝶效应,终于开始起作用了吗?

历史上,蒙元第二次征军队大概是十六万人,现在增加了整整四万。兵力高达二十万之巨。

“元廷增兵了!”李洛第一时间就得到大都分局传回的消息。

…………

“喳!”

忽必烈继续道:“再告诉忻都、金方庆、范文虎等人,三品以上从征将领,皆由朝廷定夺,彼等不得举荐。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彼等可举荐之。五品以下军将,可自委任之。”

这要是国人知道,还不悔死?高丽也倒霉,又要多出一万兵马。

可是如今,国人招惹了大元,大汗为了惩罚国,就增加了四万兵马。使得征东兵马总数达到二十万!其中光蒙古铁骑,就达到了两万。

本来,已经定好江南军十万,金方庆的高丽军四万,蒙古军一万,再加辽东水达达、汪古等部族兵一万,总计十六万大军。

忽必烈的话,大臣们毫不惊讶。皇帝增兵才显得正常,不增兵反而不奇怪了。谁叫国人这次竟然敢扶持赵宋余孽复国?

“江南军增加一万,高丽军增加一万,再增蒙古铁骑一万,加探马赤军一万!”

忽必烈道:“拟旨,征东诸事,务必与六月万事齐备。定于六月五,范文虎的南路,忻都和金方庆东路,南北俱发。务必与六月中会和于国近海。”

阿合马吓得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颤声道:“奴才不敢。奴才的那点小心思,如何能瞒得了大汗呢?”说完连连磕头。

忽必烈冷哼一声:“只要大军能按期出发,其他事朕只当看不到。可若误了朝廷的事…真当朕老朽昏聩不成?”

受了范文虎好处的阿合马感觉替范文虎辩解道:“大汗所言极是。只是范文虎实在算是忠心用事,他既要编练江南征大军,又要督造战船,也着实不易。尤其是战船,要用的木料很是讲究,急切间造不出来。”

忽必烈沉下脸来,“朕让范文虎在江南督造战船,竟然还未完工。倘若误了期,定不轻饶了去。”

阿合马奏道:“回大汗的话,粮草军械皆已齐备,只有战船…只完工了九成。不过请大汗放心,最迟六月,除了泉州蒲寿庚的船之外,其他七百艘全部能完工。”

忽必烈又看向中书左丞相阿合马,问道:“粮草,海船,军械可都齐备?”

伯颜道:“大汗圣明,忻都打过海战,也征过国,确是最佳人选。”

皇帝道:“那就委任凤州经略使忻都为征东元帅,加中书右丞衔。”

伯颜再奏:“大汗,如今征都元帅阿剌罕重病不起,预备人选阿塔海也拖拖拉拉,这征主帅之职,势必要另委他人呐。还请大汗示下。”

说完了泉州镇压“宋贼”的军务,大元君臣又再度商讨起征大略。

“喳!”伯颜一迭声领旨遵命。

“降旨江浙左丞尤世显,令驿使司探查贼人消息,三一报。再着驿使司严查通贼官民,一经查处,就地正法。”忽必烈又想起尤宣抚的‘驿使司’。

“派怯薛侍卫四人,分赴汉军和水师,督查军务,不得有误。”忽必烈也没忘记派怯薛侍卫去监视汉军和水师,他对汉人军队始终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