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建文?嘉文?(1 / 4)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接下来,朱标利用年前的最后时间,召集徐达和五军都督府的众将领开会。

众将很好奇朝廷为何会临时更改计划,但却并没有反对此事。

深入草原去寻找早有准备的也速迭儿,并非明智之举,大概率是无功而返。

打河西走廊就太简单了,而且战略意义更大。

在众将的齐心协力下,很快就制定了全套的河西战略计划。

包括如何打,打下来如何治理,如何建立碉堡群等等。

经略河西仅靠军方是无法做到的,必须要行政系统配合才行。

在计划制定完成之后,朱标又找来了水部郎中白英,询问了陕西那边的情况。

白英这两年并没有出去修河,而是在培训人才,顺便搞搞调研工作。

比如对历代治水经验进行了总结。

比如制定了隋唐运河复通方案。

陕北高原和河套地区的植树造林计划,自然也在其中。

为此他还深入当地,实地考察,针对性的做出了计划。

而想要恢复植被,首先就必须对当地人口分布做出调整。

如何调整人口,自然也要听他这个专家的建议。

白英显然早就制定好了全盘计划,此时听朱标问起,没有丝毫为难犹豫,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某某地虽然植被还不错,但人口密度太大,存在过度开垦情况。

应该将一部分迁走。

某某地情况良好,可以迁徙一部分人口过去。

这里植被被砍伐一空,需要人为干预才能恢复。

那里还有一些稀疏的植被,且有不错的降雨。

可以将人迁走封山育林,用不了几年就能恢复。

能节省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听到如此详细的计划,朱标也不禁振奋起来。

自从听说温寒变以来,陕北和河套就是朝廷最大的心病。

那里一旦出问题,整个国家的战略都会受到影响。

别的不说,黄河泥沙剧增,接下来几百年朝廷都要投入无数资源去治河。

虽然现在陕北的情况并没有彻底恶化,可想要修复也很难。

甚至可以说,人类主动修复自然环境,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之事。

能不能做成?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别到时候陕北没恢复,大明给弄亡国了。

现在看了白英的详细计划,他终于有了一些信心。

虽然很难,但至少有了一个可行的计划,让人看到了一些成功的希望。

朱标重点关注的是人口分布调整计划,在拿到详细的数据之后,就再次召见了户部尚书邱广安。

“参照这个计划,从陕西迁徙一万户去河西。”

听到这個命令,邱广安心中一激灵。

朝廷要对河西动手了?不是说开春要打北元吗?

是三路出击,还是晋王的战略目标做了调整?

只是一瞬间,他就得出了结论,是后一个答案。

如果是三路出击,朝廷应该提前调集军队。

现在毫无动静,就只能是临近的晋王改变了作战目标。

但现在军政分离,军事作战不是他能置喙的。

所以他装作疑惑的道:“河西有一半在蒙古王公手里,迁徙如此多的百姓,恐不好安置啊。”

朱标倒是没有瞒他,说道:“开春晋王就会出兵夺回河西,在六月份之前必须将第一批三千户迁徙过去。”

“在年底之前,将剩余七千户全部安置好。”

“提前准备好种子、农具、耕牛和口粮,不要屈待了百姓。”

果然如此,邱广安回道:“是,臣一定完成任务。”

朱标提醒道:“在晋王出兵之前,莫要走漏了风声。”

邱广安连忙道:“臣明白。”

——

从皇宫出来,邱广安对车夫说道:

“去陈伴读府上。”

不论是河西战略,还是陕西移民计划,都不是小事。

陈景恪肯定知道内情,他想过来问问详情。

掌握朝廷下一步动向,才更好做事。

一路来到陈景恪家门口,刚下车就见到徐达溜达着从里面走出来,他连忙行礼。

徐达似乎早就猜到他要来,一点都没觉得奇怪,朝里面指了指道:

“进去吧,正好里面没人。”

说完不等他行礼,负着双手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