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稿酬和小人书(2 / 5)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脑子飞速转动,陈国华赶紧在大脑里的生物硬盘查询这个时代的稿酬资料。

果不其然,很快就被他发现了一个事实。

原时空的历史上,在五八年的七月,文化部就会颁布第一个正式统一的稿酬规定。

虽说这个《关于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只是一个草案,并且也只是在八月一号,仅在京城和魔都两地试运行。

翻译稿酬跟现在的稿酬没什么两样。

然而,到了十月份,却有人提倡降低稿酬收入。

主要原因还是作家的稿费收入,太高了!

很多人心里不平衡!

比如陈国华,即便他按照千字三元的翻译稿酬,如果他全职翻译的话,一个月慢吞吞地翻译,也能完成三四万字的翻译。

意味着,他一个月的收入也有一百二十元。

相比普遍只有三四十元工资的普通人,一百二十元的薪资,也还是太高了。

更何况,很多作家,类似夏可为这种青年,狠一点,两个月写一本四十万字的。

即便按照著作稿酬最低标准,千字四元,收入也是一千六百元。

贫富差距太大了。

所以那些提议降低稿酬的作家,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也是害怕。

因此才会主动提议降低稿酬收入。

十月十号之后,稿酬便在原来基础上,再减百分之五十。

即便如此,到了六零年的时候,版税制度还是被废除了。

虽说版税这东西,跟陈国华没有关系,但也侧面说明了,这个时代对作家的偏爱。

特别是五八年之前,作家绝对是小日子过得最舒服的一小撮人。

也难怪会有夏可为这样的青年出现了。

“领导,这也太多了,而且我觉得千字五元就已经很高了,您还在增加我的稿酬.”

陈国华立马委婉地拒绝道。

可是刘长佑却挥手打断道:

“小陈啊,你得随大流,听从组织的安排呀”

为了把陈国华绑上自己的战车,刘长佑也是豁出去了。

何况,陈国华的能力值这个价!

行政科也有几位资深翻译,如牧春花等人,她们的稿酬也都是千字八元呢。

可她们的翻译质量,甚至还不如陈国华完美呢。

所以,刘长佑这么说,也没错。

听从组织的安排?

陈国华默然,这老刘真的是很会劝说别人嘛。

这句话,看似没什么威力,可就是变相的威胁啊。

虽说陈国华不是很怕,毕竟他背后也是有人的。

可有句话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尽管刘长佑绝对不是什么小鬼,但恶心人的时候,绝对可以给陈国华添堵的。

还是与人为善吧。

何况,不出几个月,稿酬就会降下来了。

正好可以趁着这几个月,多赚点钱,存储粮食,完美!

十多分钟后,陈国华从行政科离开,口袋里还多了上次的稿费。

刘长佑直接按照千字八元的稿酬标准给的。

反正这是单位的钱,并不是他自己的钱,当然不心疼了。

总共是一万两千字,稿费是九十六元。

除了这笔稿费之外,陈国华手里还多了四万字的文稿。

那是新购置机器设备的说明书,有好几种设备,都是从外国进口而来的。

这玩意儿可不是用人民币购买的,而是用粮食等东西置换的。

虽说内地很少跟外国进行贸易,但不代表内地并没有外汇收入。

华润公司等少数代表内地的企业,就在港岛等地驻扎。

比如安全带的出口,便是华润公司作为中间商,进行协助出口给到那些外资企业的。

设计部办公室,随着陈国华回来,孟小蝉她们围了上来。

好奇地询问陈国华手里的文稿,这次又要翻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