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民间艺术家,打冰嘎(2 / 3)

作品:《七零年代疯批夫妇

“那行,你伸手,我再给你看看,需要的话给你开点补身体的药。”

柳大正赶紧点头,把东西放在一旁的长凳上,扫了扫身上的竹屑,伸出手。

明黛把手搭上去,一会又换了个手。

“夜里是不是还咳嗽?”

柳大正点头:“夜里咳嗽几声,但是好多了。”

明黛点头:“药不用吃了,炖点花椒梨水吃就行,有花椒和梨吗?”

柳大正一听不用花钱吃药,很是高兴:“梨有冻梨,大队长前两天给俺送了点,国强那孩子说吃完再给送,花椒家里也有,山上的野花椒。”

明黛点头:“可以,把冻梨化了切成小块和四五粒花椒一起煮十分钟,关火后晾凉再喝。这个可以喝一个冬天,你也不适合吃凉的,把冻梨换成喝这个就不错。”

柳大正认真记下了:“好的小明知青,俺知道,多谢你了。”

明黛摆摆手:“一个村的,客气了,那篮子我先不拿走,哪天拉车过来一起拿。”

柳大正点头。

两人一直在聊天,周斯年无聊,看向了柳大正正在编的篮子,看着似乎很简单,他上手试了一下。

拆拆编编的,等到明黛和柳大正看到的时候,他又把人家一个已经成型的篮子给拆散架了。

明黛有些不好意思:“大正叔,不好意思啊,这个我们买。”

柳大正摆摆手没当回事,而是看向周斯年的手,虽然篮子是拆散架了,但是周斯年编的还行,只是不会锁扣,这才散架的。

技痒的柳大正立刻指点起周斯年编织的技巧,周斯年认真听着,跟着柳大正的指导,很快就把散架的部分编了回来。

然后一老一少就开始了编织小课堂的学习,明黛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的,很快就困了。

周斯年则是越来越兴奋,把带来的篮子全部都编好了。

柳大正认出了这些篮子,正是他编的。

周斯年很是高兴,拿出了自己背篓里的毛衣给柳大正看。

柳大正很少出村子,毛衣基本是没见过的,一上来就被这红的发紫的颜色惊艳到了。

他小心的触碰了一下软乎乎的毛线团,忍不住的感慨:“这颜色真好看啊!”

周斯年立刻高兴的附和:“是吧!是吧!”

这是唯一一个认可他审美的人,知己啊!

然后两人就把明黛给忘记了,一个教编织篮子,一个教织毛衣。

柳大正的手上茧子更多,怕把毛线勾坏了,自己找了布条裁剪成粗线,削了竹子做了毛衣针,跟着周斯年学平针。

周斯年比明黛的教学水平高,加上柳大正手巧,很快一块平整的拼色布就被织了出来。

明黛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总有种错乱的感觉。

到了中午,周斯年还是不愿意走,他和柳大正研究怎么把毛衣的针织技法放到竹制品的编制工艺中去。

柳大正也眼巴巴的看着明黛,没说话,但是也明显是不想周斯年走。

明黛无语。

最后,只能周斯年留下继续学习和探讨,她回家给两位民间艺术家做饭。

等到她带着饭菜过来的时候,柳大正已经一口一个斯年兄弟叫上了,两人手里也多了个造型奇特的篮子。

明黛:我喊你叔,你喊他兄弟,你觉得合适吗?

明黛热了杂粮面窝窝头,炒的外婆菜,放了鸡蛋碎,简单的饭菜吃的柳大正快要哭出来,好久没有人陪他一起吃饭了。

周斯年看着他,可能想起了自己,拍了柳大正的肩膀一下,就是力气有点大, 要不是明黛扶着,柳大正能一头扎到饭桌上。

“好兄弟,以后我常来!”

柳大正痛的呲牙,高兴的直点头。

明黛看了看柳大正,又想了想黄婶子家的铁蛋和狗蛋。

不得不说,周斯年进步了啊,他现在对老的和小的都挺有好感的,唯独中间的,还是看着就烦。

吃完饭,两人又叽叽咕咕的说了半天,听得明黛哈欠一个接着一个。

等到周斯年满足的起身要走了,明黛已经快要睡着了。

在柳大正依依不舍的目送中,两人回家了。

路上,周斯年提着自己新编的篮子,边走边欣赏。

走到村头的时候,看到了不少孩子在雪地玩,铁蛋和狗蛋也在里面。

其他孩子一看到两人,站在老远不敢过来。

铁蛋和狗蛋已经被周斯年花式抓石子的技术征服了,看到他们屁颠屁颠的就跑了过来。

“小明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