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戏剧年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40章 这戏,让我们怎么接(1 / 2)

作品:《我的戏剧年华

现场人山人海,周围十里八乡,都赶过到新林村,看北影厂拍电影。

加上今天新林村赶大集,放眼望去,雪野上到处是人,到处是自行车,到处是红绸彩带,到处是是人声鼎沸。

演员们下了车,好不容易才走进自己家的院子里,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

一串串的红灯笼,盖帘上的饺子豆包,贴着福子的大鱼,挂在绳子上的鸡和肉……一切都充满了浓郁的东北年味。

“劳驾,给我们拍一张,留个纪念。”

梁天到底按捺不住,主动邀请谭小燕给拍照,黄健中导演,姜一,李保田,赵丽蓉,王丽云,史兰芽,葛优,申军谊,江浔……开机仪式上,一张全家福的照片就此定格。

黄导作了简单的开机动员,赵丽蓉与李保田老师就开始化妆了,虽然初次到自己的家,可是两人都不陌生……

嗯,摄像机架好,赵老师拖着木犁,走了两遍机位,村里的群众演员也准备好,老人家就开始拍摄赶集这场戏。

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热闹闹的气氛,到处都是赶集和置办年货的人,可是赵老师一脸的忧伤,她用嘴摘下手套,拿出一个小手绢来,里面抱着的是钱……

她拖着一车的肉和其他年货到了家,在数来宝的哄闹下,老人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

另一边,李保田老师饰演的程大爷,坐在自制的爬犁上,上面是他置办的一堆年货……

拖着爬犁走到家门口,看着程大娘赵丽蓉老师正在贴财神,李保田就笑着喊了一句,“嗨……”

赵丽蓉一回头,满脸的皱纹就笑开了,她忙不迭地迎了上来,“你咋自己個弄个爬犁就回来了?”

“省点钱哪……”李保田老师的台词透着喜庆,也有欣慰,还有看到老伴后的激动,几转情绪就起落在这四个字里。

“你一出去就半年多,还省这两小钱……”赵丽蓉一边说一边解下自己的围巾,要给李保田老师系上。

“看你阔气的……”

“给你掸掸……”

“行了,行了,”李保田笑着一抬手,又把围巾给赵丽蓉老师戴上,他满眼都是宠溺,“别冻着了……”

“我是心疼你,冷不……”

……

全场很静,只有北风呼啸。

作为全国第一部同期声影片,现场直接收音,这效果不错。

当黄健中导演喊了停,江浔马上跑过来,把两件军大衣给赵丽蓉和李保田披上,“爸,妈,你们歇会,喝杯热水。”

“还是我们家老二疼我们。”赵丽蓉立马脸上笑开了花。

得,场记一看这架式,这演员要把自己的活儿给干了啊。

可是这一段,却让在场的年轻演员都很震撼。

两人的表演,丝毫没有表演痕迹,全是生活化的语气,全是生活化的动作,两人好象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似的,今天似乎不是来拍电影,倒象是拍家庭记录片来了。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两人的戏很顺。

“下面一场,吃饭的戏,拔火罐的戏……”执行导演李小婉就开始跟两位老师沟通,“其他人,准备吃饭。”

中午的饭,吃上已经是下午快两点了。

村里给准备的杀猪菜,还有村民送来的自己家的年货,倒很是丰盛。

江浔扯着一猪蹄,一边啃着一边坐在赵丽蓉旁边,听她跟李保田对戏。

电影其实讲的是东北某小城程家,一家13口人,大年三十的喜怒悲欢。

除夕,父亲在外奔波了半年,赚了些钱回家过年,母亲围着锅台转,包饺子,与丈夫一起盼着儿孙们来过年,可是他们的希望落空了,度过了冷冷清清的除夕之夜。

大年初一,儿女们陆续回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可发生的一桩又一桩的事,最终还是让这顿一年才吃一次的饭不欢而散,年就这么过了。

次日清晨,父亲母亲坐在爬犁上,怀着无限的伤感离开了自己富足的家。

所以,听着外面鞭炮响起,看着人家儿女团圆,老两口在这冷清的除夕夜里,这情绪就到了一个顶点,嗯,这戏不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