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最强钉子户 / 章节正文阅读

(2 / 2)

作品:《明末最强钉子户

温越惊讶道:“那朝廷责问下来,你该如何交待?”

罗威斗哈哈一笑:“下官早就想好了,这般世道,这官不做也罢。”

他摇头晃脑地吟诵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隐种田,未尝不可也。”

温越沉默了很久,最后说:“罗知县,你先回去吧,刚才的事情多有冒犯。”

罗威斗却说:“不急,下官刚才进入大军军营,见将军的青牙军似乎粮食还有许多,为了犁安的百姓,还请将军能够拨出一部分来,救济一二”

说罢,罗威斗大拜在地。

温越无言以对,对于罗威斗的这般“无耻”嘴脸,只能苦笑两声。

……

第二天清晨,温越率领军队离开了犁安县。

他的心情有些沉重。

不仅没有成功筹集到粮食,反而耗费了数百石粮草,这让他感到有些无奈和沮丧。

然而,当看到罗威斗率领着不少领到米粮的灾民过来感恩时,温越的心情还是好转了不少。

大军继续前进。

而路上的惨状,也被一一目睹。

尸体横陈、哀鸿遍野,一片凄凉景象。

每当经过一个城镇,不是发现有人互相残食,就是有人揭竿而起,啸聚山林。

……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温越带领着青牙军,抵达了位于黄河北岸,这里已经是开封府境内了,再过去不远就是开封城。

当温越第一眼看到那雄伟壮观的黄河时,就被深深地震撼了。

温越在后世一直都是南方人,并未有机会亲眼目睹黄河的风采。

而这是温越首次领略到它的壮丽。

人们常常将黄河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此刻,温越是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那金黄色的河水奔腾不息,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步伐坚定而从容,永不停歇。

这种景象让他想起了那句“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俗语。

站在黄河旁边,感受着黄河的磅礴气势,人的心里就会莫名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冲击力。

无论是温越还是他的青牙军军士们,都被眼前这片无边无际的河水所震慑。

他们大多来自关外、永平府、北直隶等地,哪里见识过如此宽阔的河流?

此时,众人站在河边,凝望着这大自然的杰作,心中尽是敬畏。

随着接近开封。

大军总算是感受到了一丝人间气息。

虽然开封府外仍然充斥着流离失所的灾民,遍布着荒凉的村庄。

但总算保持着正常的秩序,没有见到易子相食的惨状。

开封城内人口众多,几乎囊括了整个河南地区的富商和各级官员家眷。

又因为人数众多的原因,庞大的需求也使得商业繁荣。

黄河上的货运船只络绎不绝,商贾云集,争相渡河,繁忙一片。

在开封渡河是一项挑战。

但幸运的是,黄河上商业繁忙,许多平底大船能够搭载大量的人马,一次就能运输数十人。

不过所要的银两价钱,就比较高了。

对于银两价钱高,温越并不在意。

很快,朝安的千总辎重队,就迅速找到了数百艘船只,其中包括许多羊皮筏子。

这让整个青牙军得以在顺利渡过黄河,并抵达开封西门外。

照例,温越准备在开封打秋风,进行物资补给,尤其是粮食。

由于一路行军消耗巨大,青牙军只剩下不到一半的粮草,急需补充。

他的首选是从当地官府要米粮。

如果这不可行,情报局之前还在开封城内安插了一些己方的商人,他们已经囤积了一批粮草,足够军队使用至少半个月。

尽管温越见识过京城的宏伟城墙,但当他远远望见开封府的城墙时,仍然感到震惊。

开封府城墙周长大约有三十里,全部由砖石砌成,异常坚固。

特别是环绕城市的四道宽阔的护城河,每道宽约五十丈,深有四、五丈。

五座城门都设有吊桥,吊桥采用坚固的木材制成,结构严谨,可以快速升起以保护城门。

温越有些感叹,像这样坚不可摧的城池,只要守军稍微给点力,流寇攻打起来,那是极为难受。

也难怪,历史上记载过李自成为何三次攻打开封,均是不利。

此时,温越已经派人将兵部的文书送入城内。

温越决定,大军现在开封城外驻扎,等着开封府城回应。

反正无论如何,在没有得到粮食供应前,青牙军是不会离开的。

青牙军就赖上开封府了。

趁这个时候,温越又召集了安插在开封府内的己方商人,来询问事情。

这些商人,主要都是山海关外的,有些还是跟了温越很久的。

商人们根据情报局的指令,负责搜集周边地区许多情报。

根据他们所说,流寇最大的一股,叫做闯王。

为首的贼寇叫做李自成。

这股流寇从山西涌入河南,已经连续攻占了宜阳、灵宝等多个县城。

当地的官兵,在流寇面前接连失败。

“有传言称,这李自成洗劫了诸多县城还不满足,正欲要攻击洛阳。”

这一消息让,让河南巡抚李风弦、河南布政使梁邴等人焦虑不安。

那洛阳的重要性可不一般。

那是藩王的居所,是当今皇上的叔父所在之地。

一旦李自成真的发动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洛阳城防坚固,众人心里也觉得,流寇很难攻破,但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之前那么多县城的失守,就摆在面前。

可是,洛阳若真遇险,那流寇兵马已有几十万之众,开封现有的兵力却不足一万,即便愿意过去援助,也会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