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下雪了(二)(1 / 2)

作品:《大明:我是万历他爹

朱载坖观察着张居正的脸色,但其实他知道这是多余的,不管怎么说,自已这个皇帝毁了人家老师的名声,让他和严嵩一样遗臭万年,张居正心里肯定有情绪。

“高阁老!”

“哎!张大人客气了”

朱载坖起身来到张居正面前,亲手把他扶起来。

“没想到短短两个月京师巨变,还好,还好爱卿的清白朕给你保住了!”

“徐阶弹劾你的时候,朕都以为自已在做梦,没想到啊没想到,哎....”

“还好,爱卿无碍,平安归朕身边!”

后面的高拱怎么听怎么肉麻,不由得露出嫌弃的神情。

“承蒙陛下厚爱!臣现今已回到中枢,必当为陛下尽心竭力,死而后已!”,说完,张居正准备再跪谢。

“爱卿大不必如此!卿和高先生乃朕之左膀右臂,有二位在,朕必能扫清大明百年弊病,重振华夏,问鼎四海!”

张居正原先冷漠的眼睛里冒出一丝光亮。

抛开别的不说,他们君臣三人在重振大明这条路上的初心是不变的。

张居正想起了自已这两个月在陕西的所见所闻,那里不同于自已的老家江铃,西北之地显然比江南水乡更苦更难。

而在那里,张居正也看到了商品经济不怎么发达,农耕又不如中原,还屡次遭到边境战乱的老百姓过着怎样的日子。

十个家庭甚至都拼凑不出半两银子!

直到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已之前的想法竟然那么危险。

自已本以为只要国库丰盈,就是一些地区出现贫银现象也不足为虑,但现在,他十分感谢皇帝让他看到了大明边境贫困地区的真实面貌。

如果假设此刻的陕西百姓正在按照一条鞭法交税不交粮食,交银子,那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老百姓手里没银子,官府却只收白花花的银子,老农无奈只能拿着手中的粮食去卖,换了银子载交税。

银子在谁手上?

豪绅,地主,官僚,藩王,商人。

明末著名的晋商就是一个证据。

如此一来,老百姓银子没了,手中的粮食也没了。

只能把土地卖给地主,才能躲避处处找银子的苦日子,如何土地兼并更剧烈了。

所以明末最先揭竿而起的就是陕西,无他,皆因饥饿!

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背后,只是老百姓想活下去,想吃饭的最基本的诉求而已。

想到这么多,张居正刚刚的冷寒之气消散了一些,脸上出现了淡淡的笑容。

朱载坖拿出一份圣旨给高拱,“高先生,这是给张居正的圣旨,你替朕宣读一下吧!”

“臣遵旨”

高拱接过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张居正再次跪下,俯身倾听。

"张居正才思敏捷,忠君体国,实乃国家栋梁,着,加封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少保!”

张居正磕头谢恩。

高拱收好圣旨,递到张居正双手之中。

圣旨内容是寒酸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