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投资时代 / 章节正文阅读

1351、出国热潮与产业发展困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2 / 5)

作品:《我的投资时代

集成电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工资是比不过一些互联网大厂、游戏大厂的。

需要苦熬到三四十岁,并且自身拥有非凡才干和毅力,才能逐渐在半导体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即便这样,半导体技术大牛一样可能挣不过那些互联网大牛,更别提与那些同龄的、早早选择创业做电商、做直播、做游戏,吃到行业红利的创业者相比了。

这其实跟国内半导体产业整体陷入困境也有很大关系,中国互联网可以吃下整个国家的红利,甚至冲到国外去开疆拓土……

但是国内半导体从业人员真的就只能吃土了,别说去国外卖芯片了,    就连国内的高端芯片市场都打不开,只能赚点辛苦钱。

企业利润率不高,自然无法供养高水平人才。

这些高水平人才,要么自己选择创业当老板,搏一個出人头地,要么就出国去挣高工资了。

但自己选择创业的话,半导体创业门槛比较高,不比互联网创业容易,而且投资人也喜欢看你有没有在英特尔、英伟达这些国外芯片大厂的工作经验,这就又倒逼人才出国镀金。

或许真到了兵锋相见的那一天,有些真的只是去挣钱、去学技术、去镀金,心里还装着这片土地的人会选择回来,有些则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芯片人才出国热只是半导体产业困境的一个缩影,再放大视线观察所有产业,越是国内落后的产业,就越是出国的人多。

因为国内的产业困境限制了大部分人的成长高度,没有勇气和智慧选择创业的话,又想在学术、财富、地位上进行突破,就只能去更高的平台接受锻炼。

但那些本有机会出国,仍愿意留下来与中国半导体产业共同发展的人,应该受到尊敬。

如果连这部分人都走了,国内半导体产业就直接空了,更别提发展了。

打破人才流失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产业发展起来,努力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当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起来后,硅谷最高职位的华人陆奇、沈向阳都回国了。

产业发展初期,国内人才单方面大量流失;

产业发展中期,一边有人出国,一边有人看到国内热火朝天的芯片创业景象,选择回国投身其中;

当产业发展到巅峰,就很少有人出国了,因为出国也学不到技术,更镀不了金,最顶级的大厂都在国内。

互联网行业早期把从谷歌、脸书挖来的中低层管理都当块儿宝,再后面就逐渐平等视之了。

如果把半导体产业发展划分成几个阶段,目前就正处于初期到中期的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