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声起,万人应(2 / 3)

作品:《什么?我家娘子成真了?

【北魏上和五年七月,百家之人对奇门之术有了新的认知,将低级的奇门,取名为术式,将中层次的奇门,称之为绝学,将高等的奇门,定性为神通。】

【之前这样的认知大多都是各家默认的,现在则是摆在了明面上。】

【而不同层次的奇门,其威力,甚至就连效果也有极大的差距。】

【这些能被评定为绝学的奇门,是因为这种层次的奇门威能,可以使一个家族在一处地方强势崛起,能在一处疆土上得以传承,甚至于长存。】

【像百家之中,能拿得出手有一番名堂的家族,他们家传的奇门,大多都到了绝学的水准。】

【如此大乱纷争之下,修士频频现身已是大势,这世间的修行之途反而是得以促进。】

【北魏上和五年八月,王胜玄在南方各地,为地方百姓打抱不平,常常出头,无论是妖魔还是地方修士,只要有人受了冤屈,只要是让他知道了,就会用铁拳,用他独具一格的方式主持公道。】

【蜀山弟子而今风头正盛,百家又觉得对方实力惊人,他们渐渐愿意给蜀山弟子卖个面子,可问题是,面子是面子,王胜玄咄咄逼人,可谓是欺人太甚。】

【他们每让一步,王胜玄就更进一步。】

【江南水患,百姓饥疲,王胜玄就直闯当地官府,向饥民们公然开仓放粮,如此霸道行径,就是在践踏他们的脸面。】

【而不光是王胜玄是如此做法,就连蜀山其他弟子,几乎都是一個立场,他们都愿意帮助这些身份低微的凡人与百家为敌。】

【北魏上和五年九月,百家公开承认了蜀山的道统,认可了蜀山在世间的地位,但他们推举了一位名义上的百家盟主,想要和蜀山尊主顾江明详谈世俗之事。】

【顾江明心知他们的来意,无非就是给予蜀山崇高的地位,将蜀山拉入此局中,共同分享这以凡人为宴的盛餐,从而化敌为友。】

【但,顾江明绝不吃这样的人血馒头。】

【貌合神离的百家急于瓜分各自的利益,在顾江明如此坚定的立场下,不再商议这些事情,权且一时,暂时忍让。】

【他们认为蜀山所行之事,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业,这样燃尽自己的余晖,去照耀凡人的长夜,这不是伟大,而是愚昧。】

【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幡然醒悟.因为这种空洞惨白的理想永远抵不过摆在眼前的巨大利益。】

【北魏上和五年十月,永定河堤因多年失修,致使保定周边的地方洪水泛滥,灾民四处逃难,危及北平府县。】

【顾江明与弟子许青云同往。】

【面对这样滔天的灾情,并非现在的修士可以借助神通轻易解决,耗费了数月的时间,在百家不作为的情况下,顾江明通过对水情的认知,一边保障地方上的农田、保障百姓的安危,一边想尽办法治理水患。】

【比起王胜玄简单粗暴的开仓放粮,顾江明用一套全面的治水方案化解危情。】

【而顾江明在此地治水半年,平民百姓听说他平定水患就与弟子离去,不计乡民的回报,又知蜀山弟子四处兼济天下,为凡人各地奔波,于是在永定这边的人家之中,百姓争相绘制顾江明的画像以此祭祀他。】

【在永定慢慢多出了一些蜀山庙,当地的百姓愿以香火奉之,蜀山因而得民厚爱。】

【北魏上和六年四月,蜀山弟子的诸多行为,终于完全触碰到了百家的底线。】

【他们是忍让,而非退让,自王胜玄开仓放粮以后,蜀山六侠就越来越不将他们百家之人放在眼里,但凡遇事不决,那就取仓济民。】

【不仅如此,蜀山弟子还常常为这些凡人出头,与百家子弟发生了不下数次争辩、冲突。】

【在长期矛盾挤压之下,百家之人和蜀山弟子终于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局。】

【但很快,百家之人就察觉到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