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唐时明月宋时关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零五章 遍地烽火(2 / 3)

作品:《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三路,由潘美带兵深入,南下去攻打歙州,这是安徽南部,以产徽墨、歙砚著名。

此时卢绛率残兵从宣州逃到了这里,与歙州陶泽刺史一起合作,共抗宋军。

歙城曾经也是兵家常争之地,当年大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八月,大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眼见部将田頵久攻不下歙州,经过认真考虑,接受了歙州刺史裴枢提出的只要不杀害百姓,自己就退出歙州回长安的议和条件,同时派遣自己的部下,时任池州团练使的陶雅出任歙州刺史,以巩固这块新得到的地盘。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陶雅到了歙州后就再也没有挪动过窝,直到天佑十年死于歙州刺史的任上,整整治理二十年。

在那二十年间,大江南北,军阀混战不休,地方州县频繁易主,然而,在这乱世之中,歙州却一直归属杨行密的南吴政权,而且在有西部饶州钟传、东南钱塘钱镠、独据婺源的汪武,三面强敌环伺的情况下,歙州不仅能够自保,还能主动出击为杨行密争夺地盘,最后还是杨行密重要的后勤保障枢纽,这一切都是陶雅的功劳。

这个节度使陶泽,就是陶雅的后人,陶家也是当地的豪门大族,几代为官,多是地方刺史、节度使。

所以,陶泽就跟卢绛说了,城内粮草充足,杰出俊杰不少,都可以征兵入伍,跟宋军力战到底。

卢绛感激说道:“多谢陶大人了,大宋灭亡唐国,导致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我们誓死不降!”

陶泽拱手道:“卢将军不必客气,我陶家几代镇守歙城,国难当头,自当为国效力!”

卢绛老将军看着中年的陶泽,说道:“陶公以前便是南吴大将,担任歙城刺史之后,治理的井井有条,当时传为佳话,哪怕李唐立国,对陶家也是恩宠有加,一直让陶家担任歙城的刺史、节度使,实在难能可贵啊!”

“全凭官家信任!”陶泽谦虚说了一句,眼神中闪过复杂神色。

就在两日前,陶泽已经接到杨吴复国组织的密信,是胡忠贤替代杨灵儿写的一封密函,盖着杨吴新造玉玺,劝陶泽重归杨吴。

毕竟,当年陶泽的曾祖父陶雅,就是杨行密麾下的将领,深得信任,算是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