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04章 未雨绸缪(2 / 3)

作品:《烈火南明二十年

本来南明若是能凝聚人心,集合半壁江山的力量,反攻北方真不是梦想。彼时的北方,大顺政权、大清国、大西军并立,各方之间也是互相争斗,互不统属。若是南明能齐心协力,肯定能把这些势力各个击破,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南明朝廷内部还是争斗不休,白白错失良机,这也就是弘光政权为什么一年就灭亡的原因,这种情况下还不能并肩作战的话,败亡也就没有悬念了。

今日的情报正是关于弘光政权党争的。原来,东林党人一直以来想要推荐的继承人就是潞王,可是谁能想到马士英这家伙竟然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叛了东林党。搞得史可法等人非常被动,说好的事情突然变卦,连史可法写给马士英的信都变成了他向福王邀功的投名状。

当福王被江北四镇的大军护送到南京的时候,准备拥立潞王的东林党大臣们彻底傻眼,在强权的威慑下,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

可是江北四镇的兵马进了南京之后,包括马士英在内的文臣武将依旧是不干人事,这些人不思进取,不好好打理朝廷不说,反而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福王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进南京登基算是他这一辈子最高光的时刻。但这个时刻就像是流星一般短暂,他一上位,就开始过皇帝瘾,要把以前没享受过的都享受一遍,哪里会理会国事。

如此一来,四镇总兵作为大军阀把持朝政,不仅如此,四个人也不是一条心,互相争斗。东林党又不甘心福王即位,把潞王晾在一边,想着如何推翻福王,拥立潞王。马士英一党又要保福王,保住福王才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结果就是弘光朝廷,武将乱、文臣乱,皇帝自己也乱。朝堂上骂不绝口,朝堂下更是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可是大家忙于争斗的时候好像忘了一件事情,半壁江山都落入敌手,他们不思考怎么收复失地,怎么还自己闹起来了呢。

这样的情报传递到两广一带,官员们肯定也乱了,地方上的官员也是分为多派,各派都有自己支持的人选,结果地方上也跟南京朝廷一样吵成了一锅粥。

这么看,景昭拍案而起也就不奇怪了,毕竟谅山府在境外,等于是站在第三方角度看国内发生的事情,这叫人怎么忍得住。

“鼠辈!都是一群鼠辈!鼠目寸光!”景昭又骂道。

“好了!坐下!”高衡喝道。

景昭这才惊觉自己有些失态了,赶紧坐下。高衡倒是不在意,景昭年轻,火气旺是可以理解的,任谁看到这份情报,都是一肚子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南明朝廷就是一群废物。高衡虽然在这里也很年轻,但是他毕竟两世为人,而且有着领先四百年的见识,做事的风格自然是比景昭要沉稳很多,而且作为兴华军的领头人,浮躁肯定是不行的。

他现在想的是如何让兴华军发展壮大,来应对即将到来的乱局。虽然他对时间节点记得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南明大致的脉络他还是知道的,弘光灭亡之后,紧接着就是顺着沿海搞了好几个政权,有一个什么隆武政权还有什么绍武政权,然后就是永历政权,南明总共就十几年,这个称帝那个监国,十几年间政权换了好几个。最后就是被压缩到西南这一块,也就是说,不久的将来,战火可能就会烧到广西了。

高衡能看得出来,座下众将神态也是忿忿不平,华夏这么好的土地,这么好的民众却被这样的朝廷所统治,简直是暴殄天物。若说别人也许感觉没这么深刻,兴华军众将包括下面的将士们那可是刻骨铭心。因为他们就是从大明走出来的,为什么走出来,除了少数人是有目标之外,大部分人还不都是生活所迫,否则谁愿意背井离乡。

可是被生活所迫这几个字说起来简单,背后的原因多么复杂,究其根本,还不就是苛捐杂税,或者是农民失去了土地,活不下去了,才逃出来。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谁,还不就是腐朽的朝廷。如果朝廷政治清明,官员都为百姓着想,皇室都为江山和天下人着想,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