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3章晋、楚之从交相朝(2 / 5)

作品:《历代王朝更迭

虽然不少将领都强调楚军列阵厚重,良将众多,不易抵挡。但郤至却冷静分析了楚军自身的劣势,他指出,楚军的大将子反和子重关系不佳,兵员老旧战力不高,郑军和楚军都阵容不整,而且又在通常认为不吉的晦日用兵,因此必定大败亏输。而从楚国逃到晋国,深谙楚人用兵之道的苗贲皇则指出楚国的精锐主力在中军,因此可集中优势兵力先击破左、右两军,再合兵包围中军。在郤至、苗贲皇等人的力劝下,晋厉公终于决定与楚军正面交战。

晋国的战术安排果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晋国主力的猛攻下,楚军的左右两军抵挡不住。晋军一度逼近了楚国的中军,楚共王甚至被晋将魏锜一箭射中左眼,可谓狼狈已极。楚军虽然纷纷败退,但楚军的战斗力之高超,战意之顽强也超出了晋国的预料。楚国著名的神射手养由基在败军之中大显神威,先是一箭射死了魏锜,又率军抵挡住了晋军的追击,而另一员猛将叔山冉则以晋军士兵作为武器投向晋国战车,晋军动弹不得,被迫停止前进。

双方激战一天,到黄昏时分才告结束。虽然场面上是晋优楚劣,但楚军并未被击溃,而晋国获得的战果也极为有限,仅仅俘虏了楚国的公子茷。夜色降临,双方各自收兵回营,整顿兵士,救助伤员,补充粮草,修理武器,重摆阵势,打算次日再战。

这时候苗贲皇却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命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暗中放松对楚国战俘的看管,让他们逃回楚营报告晋军的军备情况,动摇楚国的军心。果然,楚共王得到这样的消息,便连夜召开军事会议,可是掌管中军的子反居然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省,不能前来。楚共王毕竟年纪不大,听说此事,哀叹一句:“天败楚也夫!余不可以待。”竟然就此命令撤退。第二天,全副武装的晋军发现楚军竟然连夜退走,于是攻占楚军营地,尽夺楚军粮秣,而此时晋国的援军才先后来到鄢陵。楚国方面,贻误战机的子反受到楚共王的责备和与其不和的子重的逼迫,无奈只得自尽谢罪。鄢陵之战就这样以晋国的胜利而告终。

楚国在鄢陵之战中的失败原因很多:首先自然是师出无名,在道义和舆论上处于不利地位;其次为了抢占有利战机,不顾军队的实际推进速度,强行进军并发起攻击,不但失之急躁,也造成军队的疲劳,导致战斗力的下降;再次,在战斗中,军事长官判断有误,指挥不灵,导致战术层面上的被动挨打,只是凭着单兵作战能力的突出才勉强维持局面;最后就是主帅不守军纪,贻误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