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7章三晋的逐步崛起(2 / 4)

作品:《历代王朝更迭

公仲连连忙回答道:“还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人去办这件事情呢,眼下臣正在努力地物色合适人选。”(《史记》)原来,公仲连是想用拖字诀让赵烈侯逐渐放弃这件事情。岂料赵烈侯竟然对那二人十分宠爱,一次次催促公仲连去兑现。无奈之下,公仲连只能称病不朝。

但是这样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公仲连也只能拖一日是一日,只希望有一天赵烈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放弃给两位歌者良田万亩的封赏,不再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恰在此时,有一个名叫番吾君的人来到了中牟,这个人正好从代地而来,并且还听说了赵国国君和公仲连的事情。他对于这一切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所以在他见到公仲连之后,忙向他进言道:“外面看起来,国君似乎不务正业,但是仔细一想,国君其实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所以才会给两个歌者封赏,只是他的方法多少有些欠妥。四年过去了,在这一期间,您贵为赵国的相国,可曾向国君举贤能?”

公仲连摇了摇头,自然是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于是,番吾君顺势向公仲连推荐了三个人,并声称每个人都有过人的才华。这三个人便是牛畜、荀欣、徐越。公仲连经过一番考察后,发现这三个人的确有不同凡响之处,遂将之推荐给了赵国国君。原来,牛畜、荀欣、徐越三人,都是新兴士族的一员,人人皆学有所长。徐越善于整顿财政和官吏的考核,所以建议赵烈侯“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旬欣善于官场制度的制定和考核,遂建议“选练举贤,任官使能”;牛畜精于儒家学说,所以他便向赵烈侯劝说“以仁义,约以王道”。

果然不出番吾君所料,赵烈侯很高兴地听取了三人的建议,且对三人的才能赞叹不已,遂决定对他们委以重任。同时还吩咐公仲连,无须再给予那两个唱歌者田亩,而给牛畜、荀欣、徐越三人加官晋爵,其中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牛畜为“师”。“中尉”一职主要负责指挥作战,“师”一职则负责教化,“内史”一职主要负责征收田租和考核官吏,相国公仲连也得到了“衣二袭”的赏赐。在这三人的努力下,赵国开始了政治经济制度上的一系列改革。自此,赵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赵烈侯是明智的,他在关键时刻听取了别人的意见,让赵国得以完成战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改革;而赵烈侯也是孤寂的,整个赵国上下,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他,认为他听取那些靡靡之音而荒废了朝政。可是谁明白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赵烈侯只能在音乐中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同时,赵国当时的都城在今天河南的鹤壁,有郑国和卫国交界处的音乐繁盛,这种便利影响了赵烈侯的审美观念。只是这样简单的要求都不能达到,赵烈侯不禁感叹,自己的知音到底在哪里?

其实,赵烈侯的知音并非不存在,他就是魏国的魏文侯。这个人和赵烈侯一样,也特别喜欢音乐。魏文侯曾经还向子夏发问,说他自己如果穿上黑色的衣服,听古代的那些所谓高雅的音乐,就会昏昏欲睡,但是一旦听郑国和卫国所谓的靡靡之音,自己就会不知道疲倦,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